“堡”含生机催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村而建的2000余亩红富士苹果树,漫山遍野、葱葱郁郁,不仅红火了村民的日子,也构筑起了村内古堡开发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平遥县东泉镇木瓜村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让这座古老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发展优势产业 激活增收动力

“套了袋以后,苹果皮儿细,咬的时候‘嘎嘣脆’。” 走进木瓜村苹果种植基地,木瓜村党支部书记侯安昌一边指着套袋的苹果一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木瓜村依据区域海拔高、土层厚、日照长、温差大的地理优势,借助土地整理,将所有可用耕地整合开发,统一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目前,已拥有2000余亩苹果种植基地,年产量达300万公斤,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果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区域果业发展龙头。

“为了有个好收成,今年6月,我把苹果树都套了袋。”木瓜村村民侯民铣说,他一共种了5亩苹果树,如果销售好的话,一亩地可以挣4000元左右。

“今年村民就不用发愁销售问题了。”侯安昌告诉记者,乘着“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东风,木瓜村今年整合4亩多东窑湾农户闲置宅基地和“四荒地”,敲定了投资78万元的15万公斤苹果恒温冷库储藏项目,项目将于今年10月建成,解决果农储藏难问题。

“存满的话,如果一斤按五毛销售,可为村民间接增加收入15万元,如果一斤按一毛五存入,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5万元。”侯安昌说。

复兴古堡文化 凝聚改革合力

“优美的砖石小道,雄厚的锢窑院墙。”推开正在修复的古堡大门,步入其中,悠远绵长的古韵扑面而来,木瓜村村民彭光丁再一次触摸到了晋商昔日的辉煌。

今年,在村“两委”及其他村民的动员下,彭光丁同意将自己的半亩宅基地流转给村集体,让村集体统一组织招商开发村内“五堡一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瓜村的自天堡、兴盛堡、天顺堡、中兴堡、万字堡、茶房街“五堡一街”临沟傍水而建,至今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堡寨聚落格局和锢窑院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休闲旅游开发价值。

留得住乡愁,这是平遥作为一个有着115余处古村古堡的文化大县,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必须破解的一个课题。

“古堡复兴后,我们就能传承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为全村带来人气、财气,最重要的是能让苹果卖个好价钱、让村民打工有个好去处。”近年来,村“两委”组织人员对堡内闲置房屋和宅基地进行了登记造册,通过广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多方式宣传推介古堡开发的意义和好处,村民们陆续将合法的闲置房屋和宅基地统一租赁给了村集体。

侯安昌说,古堡开发用的是农民的宅基地,动的是农户的奶酪。项目合作之初,最大的阻力是产权问题,即开发商想买,但农户对祖产怀有一种情怀,宁愿废弃闲置也不想卖、不愿卖。这种情况下,村集体、开发商和农户多方协商,转变合作方式,转换思维逻辑,打破产权壁垒,不在产权问题上纠结,而是在确保农户产权不变的情况下,由集体统一租赁,打包给开发商进行建设和运营。

在这一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木瓜村引进开户房地产公司,规划打造以“四区一带”为主要内容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首先开发“四区一带”中的古村落文化生活区,即利用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五堡”。“五堡”总占地面积150亩,涉及农户205户,分三期进行开发。首期以房屋倒塌毁损严重、堡民外迁居住的自天堡为重点进行开发,涉及闲置宅基地45户30亩23处院落,公司出资统一进行房屋修缮、恢复风貌、开发产业,建设乡村别墅酒店和苹果展示馆。现村集体已与堡内农户全部签订了宅基地流转协议,协议期限30年,前5年由经营主体免费使用,剩余年限房主按13元每平方米收取年租金,到期后,宅基地由房主收回,自主经营,获得长期盈利。

“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以来,村企双方进一步坚定了开发信心,完善了项目规划,加快了工程进度,现已投资3000万元,完成19处院落的修复整治,完成自天堡开发量的80%以上,预计年底该堡将全部完工,开始试运营,并着手启动其余“四堡”的开发前期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发古堡,村民真的是一本万利,不仅能够获得长期租赁收入,而且不用花钱就能对祖产进行维修恢复,把祖先留存的遗产传承下去。”侯安昌说,项目实施使得开发商的资金和胸怀格局与农户的资产和情怀情结相互集成,既开发了古堡,传承了历史文化,发展了木瓜村,也让开发商、村集体和村民获得了收益。

“发动群众由集体去做,建设用工由集体去办,合作协议由集体代表农户去谈。”木瓜村古堡开发,之所以能引进工商资本,取得目前成效,关键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村集体当好项目实施的组织者、推动者和保障者,为公司提供了净地净资产,为开发商实施项目提供了便利、创优了环境,架起了工商资本和农户合作的连心桥。

实践证明,“五地一产”入市改革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才能保证改革的蹄疾步稳。实践证明,在“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中,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归纳典型、归纳经验、归纳资源,妥善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特别要把农村“三治”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自治的作用、德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在确保农民权益的同时,维护好开发商的利益,打开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反哺农村的大门,以乡村治理的深入推进确保改革的深入进行。

“当初我们和开发商谈的时候,就提出项目建设前前后后要优先聘用本村村民。”侯安昌边说边盘算着。

“五堡”开发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处院落按每天2000元住宿费计算,除去淡旺季影响,以半年计,年收益可达3000余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村集体成立劳务派遣公司,古堡产业链上所有岗位需求优先使用木瓜村村民,年平均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40余万元,村集体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年可增收20余万元。

“去年,开发商一天给我支付100元的用工费,今年因为疫情原因,项目工地不管午饭了,用工费就涨到了110元。”侯民铣边修补地砖边对记者说。

“古堡活了,村民们也有活干了,心都拧成了一股绳。”站在木瓜村的至高点——自天堡,侯安昌不禁感慨。

依托区位优势 激发创新活力

木瓜村距离平遥古城15公里,该村所在地东泉镇有森林14.9万亩,覆盖率达71%,是平遥的绿色屏障、天然氧吧。

依托这样的区位、生态优势,木瓜村还将利用集体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四区一带”中的林果采摘区、农业观光区、生态景观区和徒步体验带,形成生态、生产、生活“三生”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集体和村民增收。

“为了真正体现‘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集成效益、整体效益,我们要把能开发的古堡开发出来,致力形成与平遥古城相呼应的古村落开发新模式。”东泉镇党委书记郭效云说。

去年,平遥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健全文旅融合发展机制,积极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乡村旅游发展、古村古堡开发是平遥的必由之路。

平遥古城是古堡开发的最大优势和支撑,背靠平遥古城这棵大树,提升了古堡开发性价比,提高了工商资本的关注度,增加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增强了项目实现的可能性。

古城是太阳、古堡为星星,古城古堡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这是木瓜村古堡开发的路子,也是平遥其他古堡开发的依仗和借鉴之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游在古城、住在古堡,会成为平遥全域旅游的现实。

下一步,平遥将用好用足“五地一产”入市改革这把金钥匙,深入破题创新,对有较高价值的40余处古村古堡进行开发,切实守住遗产、留住根脉,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助推全县乡村振兴。

-END-

来源 | 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