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胖后的美婷。 受访者供图

“女儿的骨髓延续了我的生命,现在我身体里流淌着女儿的血,就连我的血型、染色体等各项指标都与她一样。”不久前,周海双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简称“中大五院”)拿到复查检测报告,看到身体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他喜极而泣。

一年前,38岁的周海双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移植是唯一可能治愈该疾病的方法。幸运的是,根据配型结果,他12岁的女儿美婷符合骨髓移植供体要求。为了满足移植需要,瘦弱的美婷必须增重。

每天吃6餐、14天增重10多斤……身高约160厘米,原本体重不足80斤的美婷快速长胖,“有时候吃到想吐,还是会逼自己多吃点。”如今胖嘟嘟的美婷看到健康的爸爸,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很开心!现在一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增重前不足80斤,有时吃到吐

一年前,周海双突发高烧、牙齿痛,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但经过服药、输液等尝试后,持续一周的时间,高烧依然反反复复没有退去。

察觉到身体不对劲后,他就近去当地医院抽血检查,结果显示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我当时还不太相信,身体好好的怎么会得这个病?”随后,周海双又去了中大五院检查,最终确诊。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家人都陷入了悲伤。经过4次血液化疗后,医生告诉周海双,要根治这个疾病,唯一的方法是做骨髓移植手术。

这时摆在眼前的问题是,骨髓的供体从哪里来?中大五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徐景勃介绍,一般来说同胞兄弟姐妹全相合的几率为25%,是大部分全相合供者的主要来源;另一个途径是在中华骨髓库里查询志愿捐献者的配型信息。目前普遍采用的“北京方案”是国际上三个主流的半相合移植方案之一,即父母供子女或者子女供父母。

经过配型比对,匹配度最高的是周海双的女儿美婷。刚上初一的她身高已有160厘米,但体重不足80斤。“偏瘦弱体形的人容易在捐赠骨髓过程中出现昏厥,我们建议她吃胖点。”徐景勃说。

知道父亲的病情后,12岁的美婷偷偷哭过无数回。但听到医生的建议,她没有胆怯和犹豫,在心里默默开始了自己的“增重计划”。

美婷的妈妈回忆道,当时的她每天吃5顿饭,睡前还要再吃1碗方便面。“有时候真的吃到吐,吃不下了。但一想到爸爸的病,我就希望自己胖得再快一点,爸爸就可能早一天康复。”美婷这样想。

14天后,美婷成功增重10多斤,终于完成了“胖”的心愿。医护人员看着眼前胖嘟嘟的美婷,既感动又心酸。“我们只能全力以赴准备骨髓移植手术,还给美婷一个健康的爸爸!”徐景勃说。

采集手术全程没吱一声

术后说“我想爸爸了”

去年12月17日—18日,是周海双记忆犹新的日子。美婷在中大五院先后进行了骨髓液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成为该医院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干细胞捐献者。

“小姑娘全程表现出来的坚强,让我们印象很深。”徐景勃说,手术要先对捐献者进行麻醉,通过骨髓穿刺取出骨髓液,第二天要从捐献者肘静脉抽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即便是成年人,面对两场采集手术,都难免会紧张,但小姑娘真的很勇敢!”

骨髓液采集手术时间约半小时,采集骨髓液近400毫升。在以往采集过程中,有的人因为怕疼中途还要追加麻醉剂,但这次采集手术,美婷默默忍受着酸胀的疼痛感,全程没有吱一声,甚至没说一句话。

术后,看到守在床边的妈妈,她终于忍不住了,用颤抖的声音说了一句“我想爸爸了”。徐景勃说:“看到这一幕,连一旁的医生都很心疼。”第二天,医生对美婷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手术,采集血液近100毫升。令人高兴的是,周海双的骨髓移植手术非常成功。

不久前,周海双回到中大五院进行复查,检测报告显示,其骨髓微小病变残留检测阴性,病情稳定。“这意味着,周先生的身体状况已趋于健康,他可以重返正常生活了。”作为主治医生,徐景勃看到这个令人欣慰的结果,激动万分。

经历疾病的考验,周海双一家人更有爱了。“有时候女儿会抢着洗碗,为我们分担家务。这一年,她真正长成大孩子了。”想起女儿的一些细微变化,周海双总会眼眶发热,“健康来之不易,今后我们一家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南方日报记者 黄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