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张春晓制图:马立莹

□ 本报记者 张春晓 王健

8月3日晚,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总裁助理兼研发部总监卢博从济南飞到广西,洽谈细胞治疗项目落地情况,同时参建再生医学省重点实验室。此时距离这位“85后”入职,尚未满月。

作为海归博士,卢博毕业后又在澳门做了一年博士后,去年出站本选择在南方工作,今年7月份刚来到济南。谈及原因,卢博说最看重济南在生物医学方面有全球领先的研发平台和人才团队。银丰生物工程集团的低温医学水平在全国当属翘楚,每年的研发经费都在1亿元以上。济南市乃至山东省重视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同样吸引他。“我刚申报了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卢博说,拎包入住人才公寓、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这些人才政策能解决他身为一个徐州人在异乡工作的后顾之忧。

从事人才服务工作十余年,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山科控股董事长董火民有个深刻感受:近年来海内外人才会聚山东的态势在持续增强,像卢博一样的青年人才“用脚投票”选择山东,折射的正是山东日益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当前,山东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近年来我省已陆续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行动32条等综合性政策。今年山东又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为契机,将“人才兴鲁”战略变为具体行动,颁布实施了《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持续优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人才回流态势初步形成。目前,住鲁院士达到86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3200多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37.4%;截至6月底,全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37.84万人,留鲁就业率83.16%。

在齐鲁人才网创始人、齐鲁人才研究院院长吴强看来,让人才发展有舞台,将人才与产业紧密融合,是人才回流山东的根本所在。用十强产业优势“招揽”人才,山东遴选了一批“十强”产业重点企业,赋予省级人才工程配额,支持其自主、快速引进高层次人才。今年3月以来,省人社厅启动2020年“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紧扣“十强”产业需求,612家重点用人单位提供3574个岗位,需求人数27111人。

1987年出生的牛昕宇,是山东产研鲲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位海归博士,是个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去年底,他回到家乡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牵手”合作,公司已经推出了基于数据流芯片的计算设备、人工智能服务器和计算盒子,还做了一些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山东的能源领域落地。

“我们就是要在山东打造人工智能生态。”牛昕宇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他坦言,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产研院不仅给他们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还帮助他们对接了落地场景,济南高新区也提供了一系列贴心的创业服务,让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山东是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今年我们在济南的科研团队要达到10个人。”

除了搭建舞台向人才敞开怀抱,山东不断拿出更多更实改革措施,破除障碍壁垒,从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安居生活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和服务力度,由此实现“环境好、人才聚、事业兴”。

今年5月,山东发布重磅消息——16市均可先落户后就业。青岛市在前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基础上,今年将门槛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并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学年大学生纳入落户范围。自新政实施以来,已有19976名专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在青落户。哈尔滨医科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石鑫林就是受益者。5月份石鑫林虽然还没毕业,但通过学籍确认后,他在青岛的落户申请“秒批”通过。“整个流程很快、很简单,我已在青岛购房并工作。”石鑫林说。

在淄博,“人才金政37条”让人才感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对于企业全职新引进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生,政府每月分别发放4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5年。“政府的生活补贴加上企业工资,收入相当可观,对人才来讲很有吸引力。”鑫泰石化人力资源部招聘经理于广林说,现在不仅挺直腰杆招人,也敢扩大招聘规模了,人才队伍稳定性也进一步增强。

人才引得来,关键还要留得住、成长快、用得活、效果好。坚持怎么有利于成就人才就怎么办,我省对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赋予团队组建自主权,对引进的团队核心成员给予编制保障,根据科研和团队建设需要,分别给予经费支持……“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更多“千里马”在齐鲁大地竞相奔腾。

哪里体制优、机制活,人才就流向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向哪里。省农科院对此体会深刻。该院“以超常规举措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创新人才,直聘专业技术三级及以上岗位,青年人才可直聘专业技术七级及以上岗位,提供充足的科研支持和优厚的人才待遇。同时,强化团队建设,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6月15日,我们正式启动海内外人才引进工作,目前已收到各类人才申请表164份,反响十分热烈。现在全院科技人员形成了‘跳起来摘桃子’的氛围和‘跑起来奔目标’的劲头。”省农科院人事处负责人说。

责编:张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