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中国人似乎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员工抱怨工作累、忙碌的女性抱怨家务、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回家。

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一脸愁容?

1、缺失信仰

有些黑人,墨西哥人要依靠救济才能度日,但他们却可以快乐的活着,但为什么相对富足的中国人却生活的如此沮丧呢?

说到底,中国的意识形态出了问题。现在的中国人,抛弃了自己的信仰,却没有树立新的人生哲学,人生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控制幸福的手段,导致很多人选择不幸福。

我们每个人感到快乐、烦恼、痛苦,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想法和态度。正如弥尔顿所说:“意识本身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

没有信仰很容易拿一些外在的东西,相互比较。看着别人的成功,感到卑微;看着别人的幸福,感叹自己的不幸。

2、爱攀比

中国人的生活似乎已经习惯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谁考上更好的学校,毕业了再比工作、比谁挣的多、比房子、比车。

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有,但自己有的东西一旦别人有了,自己就不喜欢了。难道不知道开心最重要吗?我们追求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幸福呀。你越去追求一生中永远不能拥有的东西,我们就离幸福越远。

3、对美好的事物不感动

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我们可以感受美、享受美带给我们的乐趣。但人们似乎总是脚步匆匆,自然美,艺术美,精神之美,生活之美,创造美,我们经常视而不见,不知道。

如果我们能停下来欣赏一下路边美丽的花朵,树叶随风飘落,看到孩子天真的微笑和快乐。然后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快乐。

4、不懂得施舍

宋朝张商英说“乐善好施”。意思是一个懂得付出而不只是索取的人才会感到幸福。付出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数亿是付出,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付出.

姚明说:“我做公益,慈善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别人的同时净化自己,让自己升华,到最后帮助的是我自己,让我觉得我对这个社会是有用。”

5、单调与规律

中国人缺乏生活的热情,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的。学生的生活是单调的,就是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生活,生活中只有学习和书本。

职场生活只有工作、吃饭、睡觉,宝贵的周末时间还不够休息,很少去郊游或娱乐.也许到了老年,有很多时间去玩,但身体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四处旅行,吃喝玩乐了。

富士康为什么发生员工跳楼事件?就是因为员工生活的太单调而失去了做人的快乐。

6、焦虑无处不在

中国人总是集虑。考不上好大学-焦虑,找不到好工作-焦虑,年龄大了不结婚生子-焦虑,社会不公-焦虑,没有钱-焦虑,食品不安全-焦虑,孩子的教育-焦虑,环境污染-焦虑。似乎总是有无尽的事情让人焦虑。但是,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感到快乐。总是担心、焦虑,哪有快乐时光?

这些事情都慢慢成为了人们的压力。在这些压力下,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时间去缓解压力。不敢坚持做自己,他们想成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朋友的好伙伴,但你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想让你成为的那种人的。

要知道,即使在最贫穷,最危险的情况下,只要你可以打开心扉,做你自己,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胡适谈人生观

每个人可以说都有一个"人生观",我是以先几十年的经验,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思索参考。

很多人认为个人主义是洪水猛兽,是可怕的,但我所说的是个平平常常,健全而无害的。干干脆脆的一个个人主义的出发点,不是来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国的。中国思想上具有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与西洋思想互相印证。

王安石是个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国家谋安全之道,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当为非个人主义者。但从他的诗文可以找出他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为己的人生观。因为他曾将古代极端为我的杨朱与提倡兼爱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说:"为己是学者之本也,为人是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则天下事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

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义的名著《自由论》,有一章"个性",也一再的讲人最可贵的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话,便是最健全的个人主义。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之后,才能再去为别人。

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

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

一个人怎样能使生活快乐。

人生是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种东西,即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

但是人类追求的快乐范围很广,例如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等。

但是一个人的快乐,是有粗有细的,我在幼年的时候不用说,但自从有知以来,就认为,人生的快乐,就是知识的快乐,做研究的快乐,找真理的快乐,求证据的快乐。

从求知识的欲望与方法中深深体会到人生是有限,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无穷的知识,实在是非常快乐的。

二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问孔子门人子路说,你的老师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答。后来孔子知道了,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孔子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知识的乐趣。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想出了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兴得赤身从澡堂里跳了出来,沿街跑去,口中喊着:"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就是说明知识的快乐,一旦发现证据或真理的快乐。英国两位大诗人勃朗宁和丁尼生有两首诗,都是代表十九世纪冒险的、追求新的知识的精神。

最后谈谈社会的宗教说,一个人总是有一种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们古代讲孝,于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现在在台湾宗教很发达,有人信最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许多人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

我说的社会宗教,乃是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此种观念,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讲人格与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业;立言,就是思想语言。

在外国也有三个,就是Worth,Work,Words。这三个不朽,没有上帝,亦没有灵魂,但却不十分民主。究竟一个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种程度,我认为范围必须扩大,因为人的行为无论为善为恶都是不朽的。我国的古语:"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便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的行为,一言一动,均应向社会负责,这便是社会的宗教,社会的不朽……我们千万不能叫我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发生坏的影响,因为即使我们死了,我们留下的坏的影响仍是永久存在的。"

我们要一出言不敢忘社会的影响,一举步不敢忘社会的影响"。即使我们在社会上留一白点,但我们也绝对不能留一点污点,社会即是我们的上帝, 我们的制裁者。

嗨,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想如常看到桑博士的文章,可能需要你在每一次阅读后,给文章点一下“在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