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凌晨,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喊出“防共”口号的半年后,中国文化界巨擘鲁迅,突然在上海去世,终年55岁。不久之后,鲁迅去世的消息席卷了整个上海,进而引发全民震动。当时,上万民众自发上街,为他举行了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礼,若不是蒋氏家族予以否决,国民政府都打算启用国葬为他“饯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鲁迅的死因,当时外界流传的一直都是肺病,是自发性气胸导致猝死。在外人看来,鲁迅会死于肺病是情理之中的事,他每天都会吸大量的香烟,这是得肺病的关键。另外,在1896年,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没能熬住,在咳嗽中离世。从鲁迅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少年时就一直往返于药店和当铺之间,为了治好父亲的咳嗽,他没少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专业医学的角度来看,鲁迅到底是死于正常疾病,还是日本人的处心积虑,这个就值得好好探究了。照理来说,鲁迅的病无非就是隔膜积水,当时上海的医疗条件十分优越,根本不足以导致毙命。周海婴一直怀疑父亲的病是日本医生须藤所为,因为许广平曾去日本打探他的消息,但他却托人传话说已经归隐,不愿再抛头露面,不过周海婴认为他只是心虚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鲁迅是一个“亲日派”,因为他从来不骂日本侵略者。可是,鲁迅在日本留过学不假,也有几个日本朋友,但他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他生前写过不少反日文章,即使在他去世前两个月,他还写下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长文:无条件地加入这(抗日)战线,那理由就因为我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坚定不移地支持抗日之外,鲁迅临终前还写下了7条“遗嘱”,他没有正式去写,而是写进了一个月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里。1936年9月5日,鲁迅在杂志《中流》第二期上发表了《死》,当时的他已经身染重病,没有力气说话,没有力气看书,但他为了避免麻烦,还是列出了7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第5条遗嘱,其余6个还是很符合他的一贯风格的,他一边教育子女,一边不让别人为了他大张旗鼓,最好能快点把他忘了。可是,他为何不让子孙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原来,他担心子孙为其所累,鲁迅不但是一个文学巨匠,还写了20多篇关于美术的论文,并翻译了18本画集,他很明白,无论是文学还是美术,都需要深厚的积淀,若没有岁月的浸染,是不会有所建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希望子孙可以踏实下来,走自己的路,不要被他的名声所影响,若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每天只会无病呻吟,是没有未来的。因此,他才刻意劝诫子孙不要轻易从事这两个职业,轻则遭人唾骂,重则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