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迅速地了解一座城市,那么市集便是感受生活气息的最好去处。东京的代代木公园跳蚤市集、米兰的运河集市、雅典的中央市场、纽约的露天绿色市集……每个市集的存在都为高楼耸立的国际都市增添了许多烟火气。

然而因为疫情,今年的初春对世界各处的市集来说都格外寒冷。疫情对于实体店铺的打击尤甚,以餐饮行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3月份,全国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下降44.3%。

再确切的数据都不如身边的故事触目惊心。阳光明媚的3月,从上海徐汇区新乐路到东湖路,媒体人俞菱在一个小时的步程中拍下了20家店铺贴出的“旺铺招租”信息,像这样用脚步丈量上海小店的故事,她已经做了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菱

3月14日,疫情的阴霾之下,俞菱发起了一个线上的虚拟市集——“世界的市集”。市集的名称来源于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之前没有完成的一篇长篇小说名,也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一本书的备用名。这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活动,而每个申请参加市集的人都要备注“坚持”,像一句江湖中的暗号,来为上海小店打气。

逛马路——我的整个青春都在做这一件事情

时间拨回2000年,主打都市生活方式的报纸《上海壹周》创办。彼时,在《上海壹周》当记者的俞菱被布置了一个选题:每周写一篇上海小店。那是纸媒最为风光的时代,是上海小店最好的成长期,也正是从这里,俞菱开始了她和上海小店持续了20年的故事。

俞菱采访的第一家店,是长乐路的瀚艺旗袍。其创始人之一褚宏生先生被誉为“上海旗袍历史的活字典”——从宋氏三姐妹、影后胡蝶到上海滩大佬杜月笙都曾是他的客户;电影《花样年华》的剧组曾经为了制作电影中张曼玉的旗袍专程到瀚艺旗袍取经;2015年,瀚艺旗袍作为唯一一家上海品牌受邀参加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中国:镜花水月展”。

3年后,俞菱出版了第1本著作《上海小店物语》,集结了采访过的100家上海小店,此后陆陆续续地一共出了6本和上海小店相关的书。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参观人数超过7,300万人。在俞菱看来,那个时候是网络购物风潮兴起的前夕,应该算是上海小店最好的时候。

其后不到5年,纸媒的寒冬悄然而至。2015年,《上海壹周》宣布休刊,传统媒体人都在讨论着各自的出路,俞菱也开始运营自己的公众号“跟俞菱逛马路”。当谈及做公众号的初衷,俞菱说:“纸媒走下坡路之后,《上海壹周》面临着休刊,我也面临着失业。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好像只会逛马路,我的整个青春都在做这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当时上海小店的状况也不太乐观,我也在思考应该如何帮助上海小店。我觉得通过公众号发出声音拯救小店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就一直在坚持。”

转型自媒体之后的头两年,俞菱邀请了100位明星嘉宾逛马路,一起发现上海各大马路上的有趣小店。和超模秦舒培逛过的复兴西路,和歌手杨二车娜姆逛过的遵义路,和演员童蕾逛过的东平路……每一个明星嘉宾完全出于公益性质地参与到逛马路的活动中,希望能够通过分享为小店带来流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模特秦舒培一起逛复兴西路

同时,俞菱也发起了“世界逛马路日”和“逛马路年度榜”,为坚守在每一条小路上的优秀店铺颁奖,在她看来,虽然小店只是很微小的个体,但其实他们也是为整座城市做出了很多贡献,那么多年一直守着一条马路,就像带大自己的孩子一样,给这个城市也带来了很多记忆和爱。

时光是“逛马路年度榜”最重要的评选标准之一。俞菱认为,时光能够沉淀浮躁,很多玩票性质的网红店可能三五年之内就会被淘汰,而大部分有着10年+历史的店铺是很优秀的,比起快速地卖货,他们更看重信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逛马路年度榜,俞菱给70家上海优秀小店颁奖

即便到海外,俞菱也不忘探访当地的小店。在东京,有110年历史的PAULISTA咖啡馆,357年历史的和纸店鸠居堂,152年历史的团子店木村家。Databank公司曾在2013年对日本143万家企业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成立时间超过100年的企业多达22,219家,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9家,还有7家千年老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菱在巴黎探访百年鱼子酱店铺

“从改革开放提出个体户经营的概念至今只有41年,对于上海这座城市来说,每一家10年+历史的小店其实都算得上百年老店。”俞菱说。然而,她在2003年的书中提及的100家上海小店,在2019年时只剩下了3家,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

城市的记忆、心肠与爱

俞菱把10年+小店视作上海的记忆、心肠与爱,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购物的发展、上涨的房租和爆米花式开业的商场促使了小店的缓慢消亡,那么今年的疫情则可以说是造成了小店的暴毙。

4月中旬,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俞菱目睹了上海六家10年+实体小店的倒闭。

瀚艺旗袍关闭了它在长乐路的两家门店,其中包括最早的创始店。

同样在这个春天倒下的,有福州路上经营了16年的Suzhou Cobblers。Suzhou Cobblers将摩登的设计和传统的绣花鞋样式结合,是不少迷恋中国文化的老外以及时髦客的心头好,它的作品曾经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客人中不乏设计师Vivienne Tam、演员陈冲等名人。

有福州路729弄的杂志书摊——“汕头书屋”。这家有着41年历史的实体书摊最初创立于汕头路,曾经是上海市黄浦区第一批五个民营书摊之一,是许多上海80后和90后的青春回忆,一些作家在成名之前也曾在这里拜托店主把他们的著作放到醒目位置。

还有陕西南路374号的汉源汇,这家店的前身是摄影师尔冬强创立于1996年的汉源书店,汉源书店位于绍兴路,首创咖啡茶座与书店的结合,吸引了王安忆、王朔、孙甘露等不少知名作家和诗人光顾。到上海拍戏的张国荣也曾在这里翻阅书籍,消磨了一个下午,因此从汉源书店到汉源汇,总会有许多荣迷前往留念。

闭店潮仍在继续,许多充满故事和文化记忆的小店,在疫情之下,都无可奈何地和城市告别了。

聚几个读者,救几家小店

看着一家家小店在疫情中倒下,俞菱感到行动的迫切。“过去我们一直在呼吁抢救上海小店,虽然有一定成效,但是疫情爆发之后,我们眼睁睁地看着6家10年+小店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全部消失。我觉得不能再停留于‘呼吁’,再呼吁就来不及了。因为疫情,很多店都无法撑下去了。他们最需要什么?他们最需要客流,需要下个月的房租。于是我想到一种最笨的办法,组织店主在读者群中进行销售,为他们带来客流。”俞菱说。

一个虚拟市集——“世界的市集”因此诞生。

在对参加市集的店铺的筛选上,时光依然是一个重要标准。俞菱发现普通店铺生命力与韧性往往不如10年+店铺,后者并不是有更佳的生存资源,而是他们对于店铺更有感情、更有情怀、更会选择“死撑”。

“我们在6月份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每一位10年+小店店主的内心对于店铺都是有梦想和情怀的。他们会思考怎么坚持下去以度过疫情的难关。有的店主说:‘谁会把养了14年的孩子送人’还有的店主说:‘我距离百年老店还有86年’等等,很令人动容,我觉得他们都是有信念的,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生存的机会,更是一个梦想。”俞菱说。

最初,俞菱并不清楚能够做几季市集,甚至对于第一季市集能不能做起来都没有把握,许多店主因为习惯了实体经济而对线上的虚拟市集有所顾虑,或是因为年纪大并不熟悉网络,所以市集初期最大的挑战就在于组织和协调参与者。

虽然有挑战,但她一直坚持的原因之一是马伊琍的出现和支持。在世界的市集中,马伊琍的身份不是明星,而更像是普通的上海姑娘。她和所有普通读者一样备注“坚持”加入市集群,在市集中通过购买直接帮助了多家店铺,并且录制了音频鼓励参与市集的每一个人。

市集确实带来了最实际的成果,刚复工时一个星期只有1,000元营业额的日本料理店伊藤家,在第一季市集中就带来了1万元的收入。俞菱说:“其实对于店主来说,他们确实感到得到了很大的帮助,现金流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菱在京都探访千年老店

这个虚拟的市集中不乏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而在第二季市集中,一位 “上海爷叔”的夏威夷吉他“义演”则让这个线上的虚拟市集变得更加真实和立体。“爷叔”本名冯顺成,更为人熟知的是花名“小广东”,他曾经去澳洲学习乐器修理,组乐队在全国各地走穴,修理无线电、电器,做手工琴,业余训狗连拿两届冠军……最后托身于上海肇周路80号一家小小的乐器修理店。店中挂着的各色吉他、尤克里里、二胡、京胡、制琴的木材,让这家店看起来就像存在于宫崎骏的漫画中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爷叔“小广东”的乐器修理店

截至目前,世界的市集一共举办了9季25场,对于未来的计划,俞菱先是谈起了做市集的初心:“聚几个读者,救几家小店。”她说:“对于市集,我可能更倾向于由读者决定它的去留,其实我也很清楚,我们可能救不了所有的店铺,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将那些拥有独属于上海的城市记忆和海派文化的小店好好保护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动

涵盖沙龙、晚宴、论坛、展览、品鉴会等形式

畅谈健康、消费、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趋势

致力于打造生活爱好者与创新者的跨界交流平台

见证中国新消费时代的美好生活

- END -

文章版权归福布斯中国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可在后台回复“转载”自动获取具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