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让苏联人害怕的德国坦克,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虎式超重型坦克,或是黑豹中型坦克。毕竟这些强大的帝国坦克在战场上给苏联造成了数不清的麻烦,让苏军装甲部队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但是如果细细论述,第一个让苏军感到恐惧的德国坦克,却并非是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而是德国那其貌不扬的三号中型坦克,甚至逼得苏联考虑开发出T-34中型坦克予以对抗。那么这款在苏德战争中快速落伍的坦克,到底有什么优越之处,能够让苏联人如此胆寒呢?

对于德国草创的装甲部队来说,迅速获得可靠的坦克是非常关键的。早期德国装甲部队的组成是由一号轻型坦克这样的训练坦克,和二号轻型坦克这种配备了20毫米机炮的坦克组成的。这些坦克按照古德里安的看法,都有良好的设计,引擎也十分可靠,枪炮性能都算优秀。可如果按照他对装甲部队的理念来说,这些坦克还不够优秀,因为它们的火力都过于贫弱,防护效果也很差,远远不能达到实战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古德里安苛刻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古德里安先肯定了这些坦克的成功,但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这些坦克的不足。他指出这些坦克贫弱的火力和脆弱的装甲,都不利于装甲部队将其大批量的投入实战,因为它们难以形成战场优势。甚至于某些方面而言,是非常极端的设计,比如过于狭小的内部空间就限制了车长的视界,而无法有效观察战场情况。对此,古德里安提出了新的坦克设计方案,这一次他的思路将直接影响坦克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古德里安的思路,德军应该制造两款中型坦克,其中一款重量较轻,配备一门足以击穿装甲的火炮,并配备一挺用来应对步兵威胁的机枪。而另一款则较重型,配备一门较大口径的火炮,用于摧毁工事和掩体,支援前者作战。同时古德里安要求,这两款坦克的防护、机动和火力能够达到一个均衡的标准,从而能够在质量上超越当时各国装备的各型坦克。因为古德里安相信,德国如果想要生产出最好的坦克,在构造方面就必须达到最佳,否则就不能在战争中获得足够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这个思路,德国设计了两款中型坦克,也就是德国在西欧的征战和苏德战场早期作为主力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其中三号中型坦克在当时是作为德军的主力反坦克单位使用的,也是古德里安对德国装甲部队构筑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担当了主力中的主力。与之相对的四号中型坦克在早期则不是作为反坦克主力运用的,而是为三号中型坦克提供支援力量。也正是这款三号中型坦克,成为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初的明星产物。

三号中型坦克的设计任务,是在1933年由希特勒下达的,而设计要求则是古德里安完成。在当时来说,各国的坦克设计要么体积过轻,不超过十五吨,要么就是体积过重,且非常不适用。在那个年代的坦克,坦克的三要素:防护、机动、火力都无法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如果不是过于装甲过于厚重而导致机动能力过差,就一定就是薄弱到形同“裸奔”一样。而火力则普遍不强。毕竟仅仅是要求与支援步兵战斗,反坦克能力过差。至于机动性则成为了一个附属产物,并不被各国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也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中期,坦克设计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对于坦克的定位仅限于支援步兵作战,因此在诸多设计上都十分保守且落后。但是三号中型坦克的出现,则完全打破了这一点,其在防护、机动、火力这三点上,达成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平衡。在坦克发展史上,德国人这一突破性创新,被称之为“坦克中型化”。因为它象征着,坦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有限的吨位内将坦克三要素达成平衡,使其具备最佳的作战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三号中型坦克为例子,三号中型坦克的第一个型号是A型,这是一个实验型号,投产于1936年。因为是实验型号,所以产量并不大,仅仅生产了15辆。三号A型坦克的重量在15吨左右,坦克的装甲厚度除去顶部为10毫米,底为5毫米,其余均为15毫米左右。火力上则为了考虑和步兵装备的37毫米反坦克炮通用,而配备了37毫米 KwK36 L/465坦克炮。如果乍一看的话,这种设计并不优秀,显得中规中矩,但请注意它是早期的实验型号,而非量产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在1938年末量产的三号E型坦克时,情况则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在坦克的长宽高均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坦克的重量增加到了19.3吨,这多出来的重量,就用在了防护性上。此时三号E型坦克的装甲厚度提升到了30毫米,这种提升是惊人的,因为提升是全向的提升,整个坦克的防护水平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而机动性仍旧有时速40公里,这几乎超越了当时所有的坦克。

虽然其主炮仍旧是37毫米 KwK36 L/465坦克炮(三号F型才换装为50毫米KwK38 L/42坦克炮),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它仍旧是可以秒杀当时绝大多数的对手的,而对方的火力却很难伤及到它。那么,这样一款坦克,在当时的环境下冲击有多大呢?

要说三号中型坦克引发了多大的冲击和震撼,英法是缺乏直观感受的,因为他们在早期并没有真正的去接触过这款坦克,仅仅是在德国的阅兵式上见过它。但是波兰则是第一个直面过三号中型坦克,并且真正意义上的交了手。当时波兰的装甲部队较为贫弱,不过整体军事实力在当时还是被认为很强的。波兰装甲部队配备的坦克总数为800辆左右,大多数是轻型坦克,能够对德军造成的威胁的是法国的R35轻型坦克和波兰自产的7TP轻型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这两种坦克均投入到了和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中,考虑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是一号轻型坦克和二号轻型坦克,这本该能够取得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波军装甲部队却遭遇到了德国三号中型坦克的攻击,尽管说当时三号中型坦克里的E型不够多,但仍旧快速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成功的消灭了波军那为数不多可以威胁到他们的坦克。

最终波军大多数装甲部队都被消灭,仅有少数力量成功逃出了德军的追击。对于波军而言,这完全是战前没有设想过的情况,这一切让他们措手不及。面对由三号中型坦克带领的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波军的战线迅速土崩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波兰战役中,另一个受到震撼的就是苏联,直接导致了苏联开始研发T-34中型坦克。当时苏联也一样进入了波兰,除去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行事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近距离观察德国的军事实力。在这次行动里苏联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战利品——一辆因为机械故障而抛锚的德国三号E型坦克。

这对于苏联人而言,简直是天赐的礼物,可以让他们直观的去了解德国坦克的实力。于是苏军抢在德军的维修兵来回收坦克前,先一步的将坦克拖回了己方阵地,然后送上火车秘密的运回了苏联本土,在修复后与苏联的主力坦克T-26坦克进行对比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次测试的结果,却让苏军大为震惊,他们的现役的坦克在质量上完全不是德国三号E型坦克的对手。以T--26坦克为例,其装备的45毫米反坦克炮根本奈何不了三号E型坦克的装甲,三百米的距离上命中对方也只会让炮弹被弹开。这是因为苏联采用的炮弹都是高速轻弹,根本无法有效击穿三号E型坦克的淬火装甲,这种轻质量的炮弹结构强度差,不是被弹开就是碎裂。

而另一方面,T-26坦克自身薄弱的装甲也根本无法抵挡三号E型坦克的攻击,500米距离上就会被击穿。换句话说,如果T-26坦克无法抵挡的话,那么装备数量更大的BT系列快速坦克就更是没有还手之力了。基于这一点,苏联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装甲部队,并开始研发新一代中型坦克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苏联而言,三号中型坦克给了他们太多的震撼,因为他们面临着无法击穿对方装甲,也无法防御对方的攻击,甚至是难以逃离对方追击的尴尬局面。这一危机意味着苏联在坦克质量上彻底落后于了德国,逼迫苏联开始研发新一代坦克进行对抗,其最终产物就是苏联著名的T-34中型坦克。而从坦克发展史来说,三号中型坦克也给了世人太多的震撼,它和四号中型坦克一起,宣告了坦克中型化概念的到来与实用,将坦克的发展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二战中的苏联坦克》

《二战兵器大比拼》

《二战德国装甲车辆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