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市民吴先生向南都“记者帮”反映,他是番禺区丽江花园的业主,今年7月开始,供电局分批给小区每家每户都更换了新电表,但更换后业主们发现用电习惯不变的情况下,用电整体增加。目前小区业主反映普遍,物业也已向有关部门反馈,希望记者帮关注。

电表后电量突增?业主群炸了

“应该是在7月份,(小区住户)陆陆续续在换电表,就是把以前机械的电表换成智能的电表,然后这一两天,供电局将收费信息以短信的形式传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涨了很多)。”吴先生称,他家于7月20日更换电表,前20天用的是机械电表(老的电表),后面11天用的是新换智能电表。结果发现,在用电习惯不变的情况下,后11天的用电量比前20天的用电量还要高。

记者根据吴先生收到的电费信息看到,吴先生家总用电量为405度,计费时段为2020年7月1日至7月31月,于7月20日更换电表,换表前用电量为192度(止码减起码),换表后用电量为213度(本期行度减上期行度),电费为245.75元。

“坦率的说,现在月与月做比较的话增长幅度是不大的,因为换新表才十来天。但如果按换表前和换表后,每天的平均用电量来算就增长很厉害了。可以预计,今年8月的用电量肯定会比去年8月增长一倍以上的。”吴先生称。

吴先生称,丽江花园目前有一万住户左右,出现该情况的业主很多。他告诉记者,“甚至后边有的人7月27日换的,后面三天的量是几百度,我用电还是比较少的,(有的住户)一个月用八九百度电的,用电差别还是大的。”

胡女士住在丽江花园小区多年,她告诉记者,“我开始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问题,从来也没有看过这个电表,直到(微信)群里面有很多业主关于这个事情在吵吵。”后来,收到银行扣电费1000多元信息让她很惊讶,这等于以往她家用电高峰期两个月的电量。

“我是觉得有点离谱,因为我家用电习惯没变,用电人数还少了!因为外孙出去留学了。”根据胡女士家的电费信息,她家于7月27日更换电表,换表前的用电量为947度,换表后的用电量为431度,总用电量为1378度,电费是1061.78元,相比上月份,她家用电涨了500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新换电表。

业主:换表后7天700多度电?

“后面相当于一天100度左右的用电量,什么情况?”收到电表扣费信息的曹先生无论如何难以置信。信息显示,他家于7月24日更换电表,整个7月份的用电量是1092度,换表前24天的用电度数为391度,换表后7天的度数为701度。

曹先生称,后来供电局相关工作人员向他解释,他家实际更换电表时间为7月16日,而对于实际安装电表日期和短信显示更换电表日期为何不一致,曹先生表示他并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先生收到的电费信息。

物业:业主反映集中,已发函供电部门询问

在吴先生发来的微信群聊天记录中,业主都在集中讨论电费涨幅较大,普遍怀疑是新换电表问题,“有个微信群,大家的反应基本上都是翻了一倍,以前每天用20度电,现在几乎翻了一倍,相当于40度电。”吴先生称。随后,记者也陆续收到数个业主的反馈,均反映电费相较之前有明显涨幅。

8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丽江花园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主要是供电部门在负责换表事项,物管方面并不太清楚事情进展。但由于小区业主反映情况比较多且集中,当天已经发函到供电局询问相关事宜。

番禺区供电局: 新表经过严格检定 初步判断是天气热用电多

为此,记者联系上供电部门。8月6日,记者收到番禺区供电局回复称,由于丽江花园电表使用已多年,按照规定需要定期更换。7月开始供电局对丽江花园实施表计轮换改造,更换2012年及以前安装的旧电表。7月已完成6260户改造,剩余3000多户在8月陆续完成更换,同时该局在未完成工程的小区贴出了8月换表施工的通知。

番禺区供电局表示,部分换表业主对其使用电量突增产生疑问,怀疑是换表所致。供电部门已立即进行核实,并与用户和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沟通解释。

该局称,新安装的表计在装出前全部按照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经过严格的检定。初步判断电费增加原因,一是由于7月广州出现连续持续的高温天气,7月11日至30日出现历史记录以来第二长的持续高温,因此居民家中空调用电相应增大。二是受疫情影响,居民外出活动减少,在家时间增加,用电量也会相应增加。

8月4日当天,番禺大石供电所工作人员已逐个与客户联系,指引用户将往年同期和换表前后用电数据分析比对。同时抽样对7月31日至8月4日的电表计量数据进行分析,用电量已随气温下降,回落到往常水平。

接下来,供电部门将首先到现场核查情况,对造成此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及判断,其次,积极与物业管理处、业委会代表进行沟通,将近期高温天气下的用电和电费情况进行解释。最后,将与业主代表达成共识,由业主代表选取一定数量的电表由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校验,将验表过程和验表结果进行公示。若电表确有问题,供电部门会按实际情况处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张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