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世纪有摄影术,那时候的摄影师能够拍摄出什么样的照片?今天的艺术家,也有通过绘画,建筑,文字描述来还原历史中的人物和社会面貌,比如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拍摄的蜡像馆系列。

电影也是利用各种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的绝佳方式。如果这样的想法成立的话,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电影镜头中的摄影画面,来想象一下中世纪摄影师的摄影创作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国王朝》是一部讲述12世纪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争夺耶路撒冷的故事。这个时间节点处于教科书上描述的“黑暗的中世纪”。

这部影片是我印象最深的关于中世纪,宗教,战争相关的史诗级电影,虽然票房惨淡,争议巨大,但是从影片的画面和视觉角度,这部电影都应该在影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

之所以印象深刻,一方面影片摄影画面满足来我对于所谓黑暗中世纪的所有刻板印象。

比如人对于宗教的笃信,生产力的低下与落后,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法国也还处于老百姓生活在茅草篷的时代。饥饿、寒冷、死亡相比于幸福温暖的生活的更加现实的摆在观众眼前。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似乎并不是依靠我们自己,而是依靠神和上帝,最常见的台词,就是上帝知道,上帝指引。

另一方面,宗教战争与宗教纷争带来的血与火的冲突,宏大的历史叙事在摄影画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细节展示。穆斯林攻城时使用的投石器代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决斗场景,埋伏突击,两军相互厮杀,冷兵器战争的暴力视觉刺激令观者肾上腺素飙升。

影片在画面上满足了好莱坞的制作工业标准的同时,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史诗难免缺失人物和情节细节的描述,两难相全也留有遗憾。烘托个人主义政治正确的同时,对于基督教世界价值观的偏向也过于明显。

话说回来,从史诗影片的角度上看,它回答了我的联想,如果让我们回到中世纪这个地点拍摄,拍出的照片会是这样么?影片中的影像有着哪些摄影创作的独特形式呢。

1.青色与电影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天国王朝》开篇的镜头中,长时间大部分的画面笼罩在青色为主的色调中,这个青色超过了我们在其它现代影片中的青色的程度。无论是在傍晚,清晨还是海边。青色在色彩中属于冷色范畴。比如在开篇葬礼的场景中,在十字路口,十字架公墓下,天色阴郁,随风纷纷下落的雪花,死亡消寂的气氛更加让人感到一丝凉意,神父的行为更是冷酷无情,代表天国世界发声的神父尚且如此,天国似乎也如这个寒冷的傍晚。

青色在电影摄影中是经常使用的调色色彩,根据剧情的需要,青蓝色其实就是根据电影的剧情来决定的,一般战争题材的要表现阴郁沉闷的战争环境会考虑用大面积冷色也就是蓝青色。

如果是在中东地区的战争片会考虑大面积土黄色。在《天国王朝》后半部分中的穆斯林战争和生活在中东的穆斯林人的整体色调则全部是土黄色,目的也是需要在视觉上突出这个区域的干旱和闷热,形成对这个区域的环境色彩。

摄影从来都是利用这种色彩特性和调动色彩的搭配来创造视觉冲突的,自从彩色摄影被发明,摄影利用色彩来描述和表现就再没有停下,今天流行的各种表现形式,调色滤镜,也都是在色彩理论的框架下进行的,即便是在中世纪,如果能拍摄照片,《天国王朝》的导演也还是使用了青蓝色来表现阴沉的寒冷与绝望。

2.密集与压迫,宏大叙事的体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构图一方面是建构画面的空间分布和内容的视觉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反过来解释画面的内容。在中世纪,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这样的场面,今天的战地记者如果遇到估计会出现很多个詹姆斯·纳切威。

古代战争是绝对的人海战术,战争成败也是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战争场面充满了战士、马匹与兵器。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可能性最大的就是以全景拍摄,将人数的量级体现为最大。

我们在构图基础中都学过点构图、线构图等等,而当点线形成了大量的态势之后,就连成了面,这种面不是米透风的,而是一种密集与压迫感,这种压迫感正是这个宏大战争场面所需要的气势和体量感。

耶路撒冷国王决定御驾亲征,率领十字军出征,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在这个场景中,人物个体的形象描述被彻底放弃,头盔与盾牌反射着阳光形成的一个个亮点组成了气势最为强大的天国雄师。在这样的密集场景中,为避免重复带来的视觉疲劳,高耸的十字架闪耀着神圣的金光,在画面的最高位置,引导着军队。在视觉上,给予最核心位置的十字架,代表了最高的视觉影响力,突出在画面之外。这样的安排不仅没有使画面的密集感到重复,而更加突出了神圣追求的的信仰气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区域光与神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爱好者和学习者都知道或者经常听到一种光线或者是用光方法,叫丁达尔光,或者是“耶稣光”。

这种光线一般情况是描述从云雾的边缘射出的阳光,照亮空气中的灰尘而使光芒清晰可见,照耀在地面的光线,被称为耶稣光或上帝之梯。许多电影、画作、动漫画也常使用洒落地面的这种光作为神圣、崇高、救赎的象征。

我们今天很多摄影师利用这样的光线拍摄风景照片甚至是婚礼照片,利用各种的喷雾和遮挡来制造小氛围的耶稣光。

耶稣光小面积,光线方向性明显,与周围环境形成明显明暗对比,对于拍摄对象本身容易形成光影对比的这些特点上来看,这种光线无疑是表现宗教题材,渲染宗教神秘色彩和神圣感的绝佳光线。

在《天国王朝》中,室内场景画面充分的利用来耶稣光这种光线形式。那么为什么在电影中普遍使用这种区域光线呢。

一个原因是,光线的使用需要符合历史的光线实际。

什么是光线实际呢?中世纪,所有的照明全部来自于燃烧和明火,蜡烛和柴火的照明就决定了光强和光的照射面积是有限的。这样来形容“黑暗的中世纪”或许有点戏谑的成分。书归正传,另外就是越是在宫廷和大的建筑内部,比如宫廷和教堂,人工的照明越是暗淡。

在这样的光线实际情况下,画面中的光线就应该是局部的,微弱的,小面积的,这才是应该有的光线实际。我们的观看才会有在场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原因是,画面与情节的需要。

电影和中世纪的最大主题就是宗教,耶稣光被称为上帝之梯。这种光作为神圣、崇高、救赎的象征。与宗教的主题是不谋而合的。无论是在教堂内,还是在街道上,《天国王朝》画面营造的光线总是以区域光为基础,这就好像舞台上的追光,光束强烈的照射在主体人物上,突出强调了核心,抓住了观众的视线。

这样就是符合与情节叙事的光线。如果在中世纪拍摄,拥有一个比较高感光度的相机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这种光线条件还是在自然光条件下拍摄效果比较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对称与古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会怀疑在表现古典美学风格中,对称的形式美感的位置。对称形式带来的均衡感和稳定性似乎特别适合古代社会的心理追求。

在《天国王朝》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对称构图与平均分布。其实对称在今天的审美中似乎已经属于过时的风格,韦斯·安德森的影片风格大量的使用对称构图方法,经常被放到复古的视觉形式中讨论。

影片中,对称从建筑风格上开始,再到耶路撒冷的建筑装饰纹样,再到人物位置的安排,对称形成了平静安详的视觉节奏。画面中耶路撒冷国王的出现大多数是这种构图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个国王16岁一战成名,少年有为,但早年患上当时的绝症麻风病,自知活不过30岁,随后便思考生命与宗教的终极问题,一心打造和平和生命的天国王朝,寻求自己身体与灵魂的解脱和救赎。这样的人物即便是内心波澜壮阔,残缺的身体也被诅咒笼罩在面具之下。

每一次出现,每一句台词都是平静而舒缓,虚弱无力的,缓慢平和的状态,一种同样平和稳定的画面视觉结构能够相互搭配,对称构图自然再合适不过。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就是构图与环境,也是可以与表现的人物或者主题相互配合的,在摄影构图中,构图也同时影响了观看的节奏,如何让画面中的所有元素看起来都贴切,都自然,这个真是需要一番硬功夫。

5.血与火的考验

天国王朝是中世纪所有人的追求,可是吊诡的是,在通往这个现实天国的路上,人却用最残忍的暴力来铺路,直至今天依旧没有停歇。这是让人感到无奈至极。这就不免让我想到今天的世界,其实战争已经处处爆发,只不过除了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等等领域,人类的竞争和厮杀已经硝烟四起,中美之间的情况更是你死我活……有跑题了,说回正题。

在《天国王朝》中,红色作为血与火的代表,在影片的战争细节和最后的一个部分的宗教和解环节上演了重头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决战环节,摄影师给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人与人的相互厮杀场景逼近眼前。尤其是一名士兵用沾满鲜血的手去厮打另一名士兵的脸,两个人的鲜血渗透了冰冷的铠甲。

铠甲是金属的,黑色的,暗淡的。红色的鲜血迸发了更大的悲情成分。这个场景和画面的部分,我的眉头紧锁,没有松开过。

同样是红色的配色,同样的血与火的背景,萨拉丁在取得战争胜利得到耶路撒冷城之后。在清真寺里礼拜,红色的帷幔随风飘扬,萨拉丁扶起倒在路旁的十字架放在一边。这个时候的红色,鲜血,却是在证明了一种人性的觉醒,对生命活力的敬仰。红色,也是生命的颜色。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和解和退让,或许让一个宗教的人从情感上不能够接受这个妥协和退让的现实。或许这个环节的编剧和设计,让这个电影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可。

6.对角线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几个实用的拍摄构图技巧。比如在影片中,想要表现一个大场景或者是相对运动的画面,对角线构图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角线构图法又可以称为斜线构图法,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将照片中的视觉引导线沿照片的对角方向展布。我们注意含义中提到的视觉引导线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提到过合理利用引导线来进行构图。简单来讲,对角线构图其实就是利用引导线来进行构图的一种方法。

对角线构图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景别来寻找画面中的线条,这种线条可以是任何形式上的线条,比如光影、实体线条等等。在下面画面中的线条实际上是属于视觉连接性的线条。在画面主题人物的位置安排上形成的链接,形成的对角线位置上的空间感。

对角线构图在画面对焦相连接形成的牵拉感,配合正常的透视感的空间结构,在画面面形成了具有张力的视觉空间,电影画幅的2.35:1的空间,与对角线构图搭配形成了大范围纵深感的画面。

7.三角形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画面和摄影画面如果寻求稳定感,那么没有什么比三角形构图来的更实际。这种从古典油画中就经常使用的构成方式。三角形构图又叫“金字塔构图”,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形成一个三角形轮廓,或者有三处主要元素最为突出,可以连成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很神奇,正向三角形的构图会给人的视觉带来稳定感,而斜三角形或倒三角形也会产生凝聚感和整体感,也许是因为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人的视觉会主动地把显著的三处元素或一个三角形轮廓整合在一起观看,因为人的思维是趋向于把事物简化或规律化的。

三角形构图由于有三处或更多处显著元素,虽然安定,但又不失灵活、变化,是非常好的构图形式。在画面中,主人公,忠实的骑士和马形成了空间上的三角形链接,三角形引申出的核心含义,就是忠诚,信仰和勇敢。这是男主人公从老伊贝林男爵处学到的,继承的,也是希望在寻找天国王朝路上所秉持的。

三角形构图在这个环节和画面中其实已经从单纯的构图形式,结合老实际的精神引申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国王朝》的摄影画面或许是真是中世纪宗教战争的浪漫化和渲染过的。不过了解过这个地方的历史的人都知道,读过《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对于追寻天国和信仰的终极意义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又有多复杂。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影片中的这些场景跟现实比还差的好远,或许12世纪的耶路撒冷真有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会比今天的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