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吾城 | 有故事的韩城 有味道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稿程永庄

六七个人,一个主席,几个名不见经传小兵,新冠疫情来袭,无法走亲访友,戴着厚厚的口罩聚在一起,书卷横陈,墨香浸脾,忘我地要完成一部书,但更像一次心理历程的集体探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韩城是黄河岸边一座悠久古城,一座正在崛起区域中心城市。这座文化名城散发出的蓬勃向上力量,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发生在身边的“黄河故事”,挖掘这些故事蕴藏的当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成为支撑我们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和初衷。延续千年文脉,为韩城文化传承鼓与呼,让烙印在基因里的“大禹治水、太史公忍辱著《史记》”文脉不断氤氲,滥觞于我们前行的铿锵脚步中,成为我们著作这本书的最初动力和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富饶的韩原大地,在华夏民族孕育前行的筚路蓝缕道路上,从来都没有缺席,一直都充当亲历者和见证者。崇伯窃息壤堵水不成,吴刀破腹诞生圣子大禹,导九河,治九州,陂九湖。河出龙门,雷声十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故事,激起无数仁人志士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虽历经岁月沧桑,这些故事仍被传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座座精神道德高峰。回望奕奕梁山,瞻仰刀砍斧劈禹凿龙门遗迹,咏诵河图洛书、昊天星历遥远文化符号,吟歌“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民歌民谣,朗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太史公雄文,伫立龙门岸畔,“徊留之,不忍去之”,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遥想“太伯奔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等太史公推崇的德治社会蓝本;徜徉春秋秦晋、秦魏西河之争,回眸那史诗般的历史场景,揭开两千多年前的神秘历史面纱;感叹中流而歌“美哉,此魏国之宝”的魏武侯,可以遇见真正的政治大师吴起,点化他指出:“在德不在险”,若君为桀纣,那么船中之人将皆为敌国之人。史公认同赞赏吴起的宏论,在西河之争中,特意罗列了晋国骊姬口齿遗祸、程婴公孙杵臼义救赵氏孤儿等等历史事件始末。特别是那件发生在古渡少梁的韩原大战,史公写得跌宕起伏、催人泪下。那岐下三百乡野之人的突然离奇出现,不仅使战场氛炽瞬之一变,也昭示一个真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焉”。以德治国,方能平天下,是《史记》全书的思想主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仆诚一著此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通邑大都,以俟后世君子。”谜一般的身世,史公在韩原大地留下许多感人故事,也把一个探索者的形象镌刻在世人心中。经历了战国七雄争霸洗礼、秦汉王朝兴替搭伐,中华一统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不论皇室贵胄、贤相能臣、贩夫走卒、阡陌农夫,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呼声已经盖过所有诸子百家学说。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太史公“画龙点睛”,成一家之言,阐述了中华一统学说,从此炎黄子孙的观念深入人心。黄帝生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人,普天之下皆是黄帝子孙。传说中的五帝如此,夏、商、周、秦、汉盖莫如此,就连漠北草原的匈奴人,“其先也是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太史公用超凡智慧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植入了特定文化符号,让伟大的中华民族从此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一城耀韩原。公元前1039年周武王少子韩侯被封于韩,公元前770年梁伯康封于夏阳梁山,天下韩、梁两姓出自韩城,本已成定论。2005年的梁带村考古发掘,却让韩城这座千年古城重新披上梦幻色彩。在那个“孔乐韩土,川泽吁吁”的遥远年代,韩城到底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它引起无数考古爱好者的猜测,因此也带火了梁带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芮姜传奇》抽丝剥茧,结合历史文献的只鳞片爪,以及澄县刘家洼等芮国考古新发现,一步一步科学推理,似乎已经“揭开”了古芮神秘的面纱。“禹门望,黄河浪,娘心长在儿身上。”当芮姜夫人惊鸿一跃、跳下万仞城头时,你也许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与那身怀家国大爱的芮姜夫人可以促膝对话。寻寻觅觅间,也许那段历史已经还原,民族生生不息文明密码可以原原本本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将镌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历史中人,眷恋这块热土,就得为它耕耘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无需还原,但透过时光沉淀留下来的满满都是哲理精华。汉唐雄风、宋词元曲、明清古街,留在韩城人骨子里的文化潜质,让“父子御史、南北尚书、清代状元、一门三进士一举一贡生”,这一块块金字招牌永远镌刻在了韩原大地。“文史之乡”千年文脉传承,滋养了韩城“崇文重教”民风,也激起了这座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禀赋。韩城,一座有故事的城,宋辽高龙山古战场遗迹犹存,元代建筑全国首屈一指,折射出了一个民族融合的纷乱时代印痕。当红砖绿瓦渐渐褪去颜色,我们也许更能抚摸到民族性格的内心深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基因的延续不以时间为限,它顽强地表现在韩城人的饮食、民间艺术之中。当这些密码揭开,悠久的韩城历史也许将不再神秘,就存在于你一日三餐的油盐酱醋和土里土气的方言哩词中,我们热爱这座城,为它的繁荣抛洒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铁蹄践踏了祖国大地。黄河在咆哮,河东、河西,那里有日本侵略者,那里就有抗日的军民。1937年8月下旬至10月初的四十多天里,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从芝川东渡,奔赴华北抗日最前线,开展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两千多年前太史公壮怀激越吟咏而出,两千年后,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这段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民族危难关头,无数韩城人挺身而出,抗日英雄黑老张、舍家报国冯抗勇,黄河塑忠魂,历史再一次聚焦,韩城成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忆峥嵘岁月,传承铭记红色基因,让河出龙门再一次铿锵激越,奏出时代最美的乐章。

《河出龙门》刊印前夕,心潮难平,写就以上感言。

=最温度、最深度,最情怀、最态度的平台

史记韩城 · 黄河特区

黄河,滋养了这方毓秀龙门,影响了韩城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众多领域,演绎出了壮丽灿烂的黄河文明。

城与人唇齿相依,人诗意的栖居于城。生活在韩城的人们,从小浸润文史之风,时刻谨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谆谆良言,以大禹、孔子、司马迁、王杰为榜样,把“仁义礼智信”等人生大道理世代教育于子女,激励他们“鱼跃龙门”,考取功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名垂千秋的君子,荣耀家族,荣耀韩城。

黄河、古城、圣人。水生万物,亦养人。城与人共相融,人亦与自然共相处。一幅天人合一、命运共同体的人居环境,共生共存。古往今来,我们世代终极的一生,便是在河与城的依赖下绵延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