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人捕杀野生动物,它们会泛滥成灾吗?这个问题看似野生动物的数量直接与人类的捕杀挂钩,实际上这事不能完全算在捕猎者头上,而是全人类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球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应有限的个体,所以人类对野生动物最大的侵害是抢占地盘与自然资源。想要野生动物回到从前的数量,就代表着人类的数量要减少,人也是动物不是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个高等智慧文明远远的望着地球这个“”动物园”,对于他们来说地球上的全部生物都是野生动物,就像我们在地球上看待智力远远不如我们的动物。

如果从此不再捕杀野生动物,所剩仅有的野生动物是否会更好,是否泛滥?

生态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

生态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

泛滥成灾是不可能的,因为被自然资源所制约。当某些物种数量走向极端,它们所处的生态圈会崩盘,所有生物都会被连带一锅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个生态圈中,老虎、狮子是食物链的顶端的顶级掠食者,和所有顶级掠食者(人、狼、鳄鱼、鲨鱼)一样,尽管它们最为凶猛,看似没有天敌,只会“吃”自然资源,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虎通过控制猎物(鹿、水牛、野猪等)的数量来维持环境的健康,从而维持草食动物和森林植物之间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植被得到周期性的休息。老虎就像牧羊人一样,没事让牛羊在草地上吃草,当吃得多了就会把它们赶跑,促使它们转移栖息地,使自然植物获得生长和溪流汇聚的水池可以不断“续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老虎灭绝了,生态平衡会被打破。有限的草地将没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和喂养大量的牛羊鹿。牛羊鹿的数量会迅速的增长,达到一个极值,草被啃没或水资源缺失,它们慢慢全饿死。

老虎通过控制有蹄类动物的数量来帮助环境,从而对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群落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老虎(顶级掠食者)的存在是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标志,如果生态链顶端的食肉动物的灭绝则表明环境没有得到充分保护,而且在未来它也不会长久存在。例如:没有了植物,土地会荒漠化,整个生态链会崩塌,牵一发而动全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捕杀是自私的表现

不捕杀是自私的表现

人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难道就不是“老虎”吗?我们作为生态链的一环,如果对生态系统不管不顾和灭绝的老虎又有什么区别,何况与人相关的驯养动物(家畜、宠物)数量高达93%,7%的野生动物龟缩在小小的生态环境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澳大利亚,兔子抓都抓不完,如果人类不及时控制,澳大利亚就会荒漠化。同样袋鼠的数量高达5000万只,比澳大利亚人口都多,人类如果不能同老虎一样维护生态平衡,那么兔子与袋鼠包括人类都将在这大陆上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控制,还需要保护。国宝大熊猫,即使在人类精心照料下数量也没见泛滥。如果不加以照顾,大熊猫灭绝是迟早的事。

大熊猫虽然竹子充分,但是工作时间却是997。原本是食肉动物的大熊猫经历的环境的极端变化,大量食草动物消失,迫于生存从肉食性动物演化出了吃竹子的技能。然而它们的消化系统太短,也不能对竹子中的纤维素高效分解吸收,100%能量进入,吸收的效率只能达到20%,但是这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别人一天吃3顿,它们吃15顿,然后天天就是吃吃吃,所剩的时间只够睡觉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存尚且勉强,但是繁衍问题就大了。熊猫的发情期一般只有3天,而且它们并非本能的知晓繁衍技巧,需要观摩学习。

野生熊猫本身数量就少,当雌性通过声音和气味吸引雄性,当雄性好不容易观摩学会了,找到了雌性,“不好意思,3日之已过,欢迎下次再来”。就这样的动物,你要不帮它,灭绝是迟早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江的江豚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目前数量比熊猫还少。数量的下降速度与工业发展成正比,大量的生活工业污水、江鱼捕捞、船只航行破坏了它们原有的生态环境,当年长江“十年禁渔”,想保护它们都没把数量保护上来。生态环境不改善,于事无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

最后

这样的例子有太多太多,人类作为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虽然我们可以圈养大量动物,驯养农作物来供我们自己所需,而不对野生动物发难,但我们生活在这片大陆上,一切都与它们息息相关,并非我们不捕杀就能解决动物濒临灭绝的问题,占据了土地与自然资源,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像其他顶级掠食者一样维持着生态的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供大家生存,而不仅仅是一句“不再捕杀”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