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李白,宋词苏轼,元曲则是他,一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到了元朝,曲则盛行。这种元代文人尤为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杂剧和散曲。杂剧属于戏剧,演绎的多是完整的故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而散曲则属于诗歌,以抒发情志为主,并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曲和宋词一样,也有是曲牌的,比如我们学过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就是曲牌,有些曲牌则是由词衍生出来的,所以曲牌有时会与词牌同名,如《点绛唇》,每一个曲牌都有固定的唱法和曲调。元曲也是要押韵的,并且可以平仄通押,这比诗词较为宽泛,但元曲的平仄却比诗词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曲有四大名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今天要说的就是马致远。虽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但在散曲来说,马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就像评论家梁乙真说的那般:

散曲里他足以领袖群伦……,所以他不仅是元散曲第一,也是散曲史上坐第一把交椅的。

用刘大杰的话来说,马致远在元散曲中的地位,就像唐诗中的李白,宋词中的苏轼。从他自己的文章自述来看,马致远家庭出身比较好,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年轻时候,读书人中热衷于功名,马致远也不例外,向元朝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似因此而得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半生,马致远的思想由儒家向道家转化,由出世变为入世,并开始了隐居生活,这种思想,对于他的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他的作品,我们恐怕终其一生不会忘记那首《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如今很多人在看到优美的山村环境时,脑海中浮现的并非什么千古流传的唐诗宋词,最常听到的,反而是这首散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这句代表了人们脑海所能想象的,最迷人幽雅的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枯的藤蔓缠着苍老的树干,粗壮茂密的枝叶遮蔽了本就不强烈的阳光,隐藏在枝叶中的乌鸦偶然在昏暗中响起一声嘶哑的啼声,小路更加幽暗了。远远望去,只见一弯小桥越过潺潺的溪水,远处隐隐有炊烟升起,有几户人家。

古老荒凉的道路渺无人迹,西风萧瑟吹过扬起片片落叶,瘦马嗒嗒而来,此时夕阳已渐渐暗淡下沉,四望去,只有思乡断肠的人在天涯浪迹。

这首小令前面以极为冷暗的景物,构造了一种苍凉悲苦的意境,最后一句“断肠人”点出了马致远怀才不遇,不知归宿的无忌惆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致远之所以专注戏曲、音乐,也是因为满腹经纶无处发挥,旋即以此为寄托,所以他的散曲成就非常高,仅此一首,就被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作散曲非常注重意境的塑造,读其作品时,仿佛在眼前浮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他能够在众多景物之中,抓住最具特色,最能渲染氛围的景物,组合排列在一个画面中,就像唐代王维的“诗中有画”一般。

不过,对于《天净沙·秋思》是否为马致远所作,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这是马致远所作,但在《宋元戏曲考》中又不确定是否为马致远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如元代编选的《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中原音韵》中均未标注作者。首次将这首小令定为是马致远作品的,是万历年间的《尧山堂外纪》,后世也多延续此书记载,可惜这里的记载并无根据。

根据南宋遗民盛如梓的《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天净沙·秋思》可能是一位叫马寅的人所作,其字正好叫做“致远”。当然,无论这首小令是谁所作,都不会影响它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