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把“天问一号”成功送上天,开始进行去火星探测。

屈原的《天问》中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天问一号的发射意味着我们开始迈出了行星探测的步伐。

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导弹研制成功,第一次火箭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节节高升,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

提起中国的航天事业建设者,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称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留学在外的钱学森,回国的路途几经波折。花费五年时间回到祖国,又花了十年时间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的航天事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侠之大者,国士无双。如今,昔人早已故去,但他的精神永不磨灭……

01、胸怀民族大义的学子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是留美学生,当时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钱均夫是个格局广大的读书人,不仅重视钱学森的教育,而且经常引导他阅读中国古代经典,领略先人智慧。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中,钱学森成绩优异,而且秉性纯良,自小就有报效国家的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钱学森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的钱学森在班级里属于佼佼者。

1929年,钱学森考入了国立交通大学。在大学期间,钱学森攻读的是铁路机械工程专业,他期望自己能成为詹天佑那样的人物。

1934年,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毕业,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第七届庚款公费留美学生。

本来,钱学森是想要继续攻读铁道工程专业,成为最优秀的铁道工程师。但是,一次历史事件改变了钱学森的决定,也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疯狂侵略中国领土,甚至还轰炸了上海。日本空军盘旋在中国的上空,如入无人之地,甚至大放厥词扬言中国的空军力量可以忽略不计。

得知这个消息的钱学森气愤至极,决定改学航空工程专业,发誓要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倾尽所有。于是,去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的时候,钱学森选择了航空工程。

在钱学森登上轮船启程前往美国留学的时候,父亲钱均夫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叮嘱钱学森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求学问,有了知识不要忘记祖国。

看到父亲对自己的嘱咐,钱学森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到真本领,以回报父亲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我们国家处在战争的泥潭中,国际地位并不高,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钱学森一度被西方学生蔑视。

为了争口气,钱学森发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很快就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当初看不起他的人都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学生刮目相看。

1936年9月,钱学森自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得了航空机架专业的硕士学位,本来打算找一家航空公司实习,但因为担心被盗取技术,所有的美国飞机公司都不接受中国学生。

无奈之下,钱学森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理论。

到了加州理工学院,钱学森的老师是世界航空理论大师冯·卡门。师从冯·卡门后,钱学森真正接触到了航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并且也涉足了火箭和导弹领域。

02、国重家轻,名利是浮云

拜师冯·卡门后,钱学森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因为在老师手底下的学生全部都是来自不同国家最优秀的人才,要想被重视,必须加倍努力。

聪慧勤奋的钱学森得到了冯·卡门的大力赞赏,把钱学森作为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钱学森还与老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航空理论,钱学森又跟着老师研究火箭和导弹理论,还成为了冯·卡门导弹俱乐部的一员。

由于是外国人,美国军方对钱学森的研究工作采取了种种限制,幸亏有导师冯·卡门的协助,钱学森得以参与美国军方所有的火箭、导弹研究工作。

1947年,是钱学森人生达到顶峰的时刻。在导师冯·卡门的大力推荐下,36岁的钱学森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同一年,回国探亲的钱学森和钟情已久的干妹妹蒋英完婚。新婚燕尔,两个人共同回到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海外众多留学生急切想要回国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这其中也包括钱学森。

在钱学森的心里,他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报效国家。

那一年的圣诞节前夕,钱学森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告诉他今日的中国已经面貌全新,不再是旧时任人欺侮的景象,希望他能够早日回国,让他学习的知识能有用武之地。

收到父亲的信后,漂泊在外的钱学森归心似箭,恨不能当时就能回到故乡。

安顿好一切,钱学森准备带着妻子儿女一起回国。但是,当时的钱学森在美国人心中的重量已不是从前那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甚至有人称钱学森在美国抵得上五个师的力量。

为了自己的利益,美国人想尽一切办法阻拦钱学森回国,甚至把他们全家监禁起来。

一边是急切渴望回到故土的游子,一边是千方百计要留下人才的美国,那一段时间钱学森焦急万分,动用一切亲朋好友的力量想办法回国。

一直等到到了1955年,钱学森终于等来了一家人回国的机会。

回国的路上,过海关时,美国把钱学森行李中的所有书籍没收,为他制造各种难题。即使是这样,钱学森还是突破各种阻碍踏上了回家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的愿望终于成真,钱学森像个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一样再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回国后的钱学森立即投入了工作,他立志要把中国的航空、火箭、导弹事业都追赶到世界前列。

1964年,伴随着蘑菇云的升起,中国的第一课原子弹研制成功。紧接着,是氢弹、导弹、人造卫星、反导弹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学森带领着中国的航天事业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世界前列,有美国人甚至说,把钱学森放回中国,是美国历史上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钱学森的心里,国重,家轻,名利是浮云。一腔热血唯有报效祖国才是最好的归宿。

03、昔人已去,精神永存

历史的车轮一直滚滚前,岁月的流失从不会因为人的愿望而改变。

2009年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先生走完了风起云涌的一生。

在家属为钱学森先生搭建的简易灵堂里,很多普通百姓自发去送上鲜花吊唁,送钱老最后一程。

钱学森先生的葬礼上,数十万的送行者从祖国各地聚到一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哀思,每个人的眼里都饱含悲痛的泪水,他们都在对这个民族脊梁的离去而哀恸。

一些不能赶到现场的人也纷纷留言,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悼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钱学森先生去世的消息,美国的加州大学也发布了讣闻,对钱学森先生一生的成就给予了肯定。

而在北京,钱学森先生去世的第二天,天降鹅毛大雪,仿佛也在为他哀悼。

虽然钱学森先生已经故去,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永远不会磨灭。一个在泥泞中艰难前行的民族,需要的正是这种脊梁式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钱学森用一生践行着自己对国家的承诺,因为有了他才有了中国航天事业遥遥领先的地位。

昔人已去,但精神永存。

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钱学森的情怀更不应该被忘记。因为,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我们的国家才能站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