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5岁的庄士敦应邀至紫禁城担任溥仪的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学说老师,这时候溥仪才14岁。庄士敦来自英国苏格兰人,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他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在中国的30多年,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

庄士敦的到来让自幼封闭宫中的溥仪大开眼界,因为溥仪长期呆在宫里,信息相对来说是比较闭塞的。在这位洋夫子的引导下,近视的溥仪戴上了眼镜,剪掉了辫子,在宫里骑自行车,这都让宫内的人大跌眼镜,感觉非常不可思议,溥仪跟庄士敦在一起的日子,觉得生活很充实,学到很多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士敦还给溥仪介绍了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希望溥仪能够去欧洲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管理理念。1924年,溥仪被赶出了故宫,庄士敦准备带他到英国大使馆避难,但是联系不上,庄士敦回到英国去帮他协调此事。

不料,他被亲日派的郑孝胥哄骗到了日本人手中,受到日本人的控制。两个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十年后,也就是1934年,庄士敦再一次来到中国,将自己写的《紫禁城的黄昏》送给溥仪,请他作序。

此时,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了“大满洲国”,溥仪请庄士敦留下来协助自己,庄士敦拒绝了。

庄士敦回到了英国,在伦敦大学从事他的教书事业,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他非常有才学,著有《儒家与近代中国》、《佛教中国》、《紫禁城的黄昏》等书。

1938年在家乡爱丁堡病逝,终身未娶,享年63岁。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到:“陈宝琛是我唯一的灵魂,不过,自从庄士敦来了,我又多了一个灵魂。”看来庄士敦对于溥仪来说,是一个很有分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