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把孩子送去了国学幼儿园,她说无论学校还是家长群里的氛围,好像都不太一样。

前段时间看班级照,孩子们身穿古代小书童的衣服,还戴着帽子,背着个私塾学习的书篓,手拿论语摇头晃脑,样子让大家忍俊不禁。

大家都夸孩子古灵精怪,同事说,自己活得比较佛系,现在孩子顶着升学的压力读书,在这里感觉氛围会不一样。

的确,古代孩子虽然也是为了考取功名,但才学、德育都很好,不仅有充裕的自由游戏时间,过了晌午还可以回家自己读书琴棋书画、蹴鞠弹球样样不落。

有些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幼儿园”的发展历程

1、最早的“幼儿园”

古人认为孩童性格本就温顺善良,就如同小羊羔一般,因此最早的早期教育机构叫做“庠”。广字头代表着房屋,而羊则代表孩童,意为:养羊的地方就是教育孩童的地方。

根据《礼记-明堂位》中的记载,后人解读:“米廪”是虞氏时代的学校,序是夏时代的学校,“瞽宗”是殷代的学校,“頖宫”是周代的学校。

早于夏商周,就已经有早期教育机构了,它们大致都有三大特点:长者为老师,圈养为主要教育方式,生活经验为主要教学内容。

原始社会后期的庠式教育可分为三部分:个人生存的劳作教育,个人与集体的思想品德教育,基于氏族底部落的军事体育教育。

也就是说,这时的教育,以生存技能为根本。

2、逐渐成体系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开始有了最早教育共有的观念:慈幼的观念“不独子其子”、“幼有所长”,到夏代“有教为爱”成了对慈幼的普遍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后慈幼变成了合理的教育儿童,后来又出现了慈幼局、举子仓。

到了清朝,育婴堂成了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主要教孩子学识,品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02古代孩子上“幼儿园”,都学些什么?

02古代孩子上“幼儿园”,都学些什么?

1、生存教育

从古至今,尤其是人类文明早期时代,基本都是适者生存、纷争不断。

当时社会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风花雪月、太平天下,孩子要熟记生存之道,不论家世显赫还是出身贫寒,要么读书识字,要么身强体壮、能打能杀,要么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做官。

因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是家家户户必要读的书籍,那些平日里出口成章的小儿备受关注,有的市集还会组织辩论演说,目的就是发表观点、学以致用。

2、书学蒙养

蒙养指的就是孩子的品德,用书中的知识修得孩子的道德品质。

孩童会熟背《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等等,约束自己的行为,有规有矩,知晓何为体统何为衣冠楚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之时他们专注自信,书写时他们端端正正、一笔一划。

古代印刷术并不发达时,人们多数是手写,而一手好字深得人心,见字如见人,写字也是一个人的涵养和品德的呈现。

3、书法教育

在书学蒙养中,书法教育并不是十分普及,但确实是人人追求的。

小学课文中有篇是王羲之练习写字的文章,他走路也会在手心上写笔画,效仿书法名家的笔体,衣服常为练习之地,他天天练完字就到池边洗涮笔砚,天长日久,池中的水都变黑了。

王羲之还会观察池边鹅划水时协调有力的动作,从中体会写字的笔法。听说山阴有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跑去观看,最后的书法造诣自不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普及程度并不好,只有家庭地位不错的人家才能实行,直到后来成了中等家庭的必学要求之一。

再说回到现在,随着早期教育普及,学前教育也被作为重点。古人们的人文教育,值得追随,对现在幼儿园的孩子有何启发呢?

03早期教育,我们需要侧重培养孩子什么?

03早期教育,我们需要侧重培养孩子什么?

1、习惯,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基础

这里的习惯,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古时孩子到了年纪就要去读书识字,现在的家长更多考虑的是孩子的适应能力,也就是生活习惯。

很多孩子不够独立、互动困难,表现得十分胆小,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适应。

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思考是不是平时生活习惯培养得不够?有没有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活习惯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简单来说就是自己能吃饭喝水,独立睡觉,这与家长对孩子的事情过于夸大和细心有关。

因此,为幼儿园早做准备,家长要在每个月龄段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8、9个月会自己用手抓饭吃,2岁左右可以锻炼独立如厕,2岁半左右分床睡觉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这就是指每天的时间安排,集中的时间做一件事,不被打扰,需要帮助时家长及时出现。

家长多观察孩子的性格喜好,着重发展优势,寓教于乐,才能增加学习的体验感,把知识融入生活和孩子的游戏中,得到更高的效率。

孩子得到规则化的自由,慢慢就会学会自我管理,达到自律的效果。

3、道德教育

学而无德,失礼也。学习再好的孩子,品德不好,也不能算是人才。

品德教育往简单了说,就是帮助别人,不破坏环境,这一点在集体生活中尤为重要。

比如两个孩子发生冲突,如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总有一方会礼让,这就是德,懂得换位思考。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原则上,也为他人考虑,可谓明事理,知进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可以给孩子读读《三字经》、《论语》、《弟子规,现在很多幼儿园也将其作为特色课。

智慧的父母,会借鉴古时教育方式的精髓,适当运用,这样孩子也会更有学识、品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