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到底(观感)的实现主要依靠精妙的设计、反复的排练以及团队的严谨配合。并不是真正的一镜到底,中间有几处明显的剪辑。技术是为剧情服务的,没必要过分追求技术,电影中台词不多了,导演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表面的内心的反战情绪,布雷克和斯科背负着1000多人的性命,也许这个任务从上级来看只是一个命令,但是对于这个两个士兵与同级的1000多名士兵来说这就是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敦刻尔克》,敦更加写实,发展也更加自然顺畅,当然这是基于更多资料和史实作出的判断,相对二战,一战则是一段对于我来说非常陌生发生在大陆最遥远的另一端的历史,只知道“萨拉热窝”“凡尔登”“地壕战”这些。一镜到底的应用,我比看《血战钢锯岭》、《拯救大兵》更能感受主角的疲惫,仿佛遇见了古代的“马拉松”,代入感很强烈,惨烈的战争中还加入了部分战地美学,战争是惨烈的,而普通人只是为了守护自己珍视的美好,守护自己的家庭,就像美丽的樱花风景。但仅仅因为一道命令,自己可能就身嵌战壕,在那个时代,自己是渺小的。而现在的我,则有机会也有能力去守护自己的一片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漆黑的战壕,光影下的废墟,漂满尸体与花瓣的河流,战士们的安魂曲,一切都诡异又美丽着,如果不是战争,我或许可以倚靠在白桦树下,任清风和阳光肆意抚摸我的脸颊,可他们终究还是被留在了这里,永远留在了这里,任时间如何流逝,他们都已不再变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镜头(伪长镜头)的拍摄方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代入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镜头的约束下,导演要怎样把所有故事情节填充到这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来?本片则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导演用“载具”和“河流”模糊了空间感,用“昏迷”模糊了时间感,从而让“两小时呈现八小时”变得合情合理。除此之外,罗杰·迪金斯的摄影也是神一样的存在,尤其是那场黑夜戏,简直是把光与影玩出了花,如果这世上有地狱,那肯定就是这幅场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是好多长镜头拼接而成的,镜头间的衔接和场面调度太考究了。很多跟随镜头,摄像机随着主角围绕、旋转;机位景别随着场景的切换,主角的调度变化着全景、中景、特写,平拍、俯拍、仰拍,不管是拍摄距离还是拍摄角度都很完美,真的给影迷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战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