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水市境内的大同河汇赤水河处

撒网,捞起网中的鱼儿,观察、拍照、记录……早晨八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秦强和他的同事,从居住地步行前往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河流域下游定点监测点进行日常的鱼类资源监测工作。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20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科院水生所40余位科研人员接力守护赤水河。2016年,中科院水生所在读博士研究生秦强和他的同事接过师哥师姐们手中的“接力棒”,开始对赤水河进行定时定点的监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做这个工作主要是为了长江上游,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保护工作。赤水河生态的保护工作也是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一个号召,希望把赤水河的生态鱼类生态各方面做到一个保护的目的。

鱼类的主要繁殖和肥育期在每年的四到十月,而秦强则需要每年来到赤水河流域下游呆上近半年的时间,每天进行两次监测。他们采集的内容,包括鱼卵鱼苗的采集,还有水文数据的记录,我们的时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不间断的,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是要进行这样的一个工作。

赤水河是长江主干流鱼类洄游繁殖的栖息地,在2017年前赤水河由于还存在大量的商业捕捞,依旧对鱼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的恢复存在较大的影响。当时明显感受到赤水河的鱼类资源有一定的退化,就是包括鱼类种群结构还有鱼类资源量一个就是相当于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多年监测提供的相关科学报告及对赤水河禁渔工作的呼吁,农业农村部在2017年将赤水河纳入全面禁渔试点,从2017年1月1日起在赤水河流域实施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全面禁渔对赤水河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禁捕之后这几年的监测来看,包括鱼类种群结构也得到一定的优化,然后像胭脂鱼、长江鲟珍等珍稀特有鱼类等资源,每年有一定的恢复。然后鱼类小型化和低龄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的遏制,从我们监测来看这个资源量整体是有一个恢复的趋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及赤水河河流观测站正在施工,观测点建好后,科研人员将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种群变化规律进行长期的原位观察研究,建立鱼类活体资源库,继续轮流守护赤水河。这个工作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当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赤水河鱼类资源的保护。

希望赤水河未来的水更清,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