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哑铃妈妈

7月29日,安徽的一个小男孩,因为多次偷拿母亲的钱,被母亲拉到警察局自首、接受教育。孩子一路哭泣,蹲在门外,极力反抗,觉得特别丢人,最后很不情愿的跟母亲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南海警方接到了一个报警,称一名7岁的小姑娘多次偷了店里面的玩具彩蛋,店员打了电话给孩子的母亲,母亲赶到现场之后,直接报警。

随后警察把孩子带到了警察局,女孩一直很怯懦,低头直立不语,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会再偷任何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此举是看了一个“教育视频”,便想着以同样的方式给孩子一个“教训”,让孩子可以“改邪归正”。

这两个新闻之后,有人力挺母亲的“英勇”,但很多家长更觉心痛,为什么物质生活如此富足的时代,孩子还会选择去“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通过合理途径去“获得”,而要冒着被父母打骂,被众人羞辱,被“警察”教育的后果去“偷”呢?

01

孩子只是孩子,父母是否保护了她“贪玩”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渴望,可能是父母不允许自己多次购买的小玩具,可能是自己可以随意支配的零花钱,可能是自己喜欢的糖果。

而父母觉得这些玩具,钱、糖果,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健康”的,所以,果断而激动的打断了孩子的要求。

但孩子的“心愿”不会因为父母的“阻止”而停下,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父母的“反对”对强烈,孩子的“反抗”也会越盛,就如弹簧的两端,发力与受力都是基本相对的。

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不“偷”,就必须教给孩子掌控自己的“贪”的本领,不是不能“贪玩”,而是一切“贪玩”背后有需要有尺度。

同时,父母是否也需要经常反思自己孩子这些“明显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呢?是否也会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待孩子的时候太过“苛求健康与完美”?

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呀,她的天性你扼杀不了,如果霸道的地去“扼杀”,就会有其他的“恶行”冲破你的阻拦,成为真正的“伤害孩子”的利器。

低级父母制止孩子,高级父母引导孩子。

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购买玩具的频率及次数,还有标准”,在这个约定的范围内,父母可以平和而温柔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自己的“存钱罐”,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是表现来得到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数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要杜绝孩子“贪得无厌”,第一要做到的,就是适当的满足孩子的欲望。

在把握好尽量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去自己规划自己的“财产”,可以真正做到做欲望的主人。

02

简单、直接的对待“犯人”的方式去教育、曝光孩子,是否是可取的呢?

评论区大部分是支持母亲给孩子一个“深刻教训”的,但也有很多的家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有人评价:“就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孩子却留下了更大、更多的问题!这顿操作只让我看到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有很大缺陷,还看到家长的无能和冷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担心的,如此简单、直接的用对待“罪犯”的方式去教育、曝光孩子,是否真的可取呢?

孩子的自尊心是否会极度受挫呢,身边熟悉孩子的亲人、朋友、同学都看到的话,会用什么样的态度与语言去对待孩子呢?

我们相信,这些孩子中肯定有很多人再也不敢“偷东西”了,因为真的是太“恐怖”了。

自己最亲的母亲与无数的大人一同将自己定义为需要“进警局,要坐牢”的“犯人”,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极度的恐惧和慌张。

所以,“偷”的这个行为可能是真的不敢再犯了,但另一个东西可能“萌发”,那就是对于“错误”的恐惧,对于“人群”的恐惧,对于“亲人”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孩子未来可能会很乖,乖到让人心疼的那种,乖到再也不敢去进行尝试新事物的那种,乖到分不清对错,所以,默默选择“不做”的那种。

因为,“恐惧”已经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种子,他再也无法做一个“勇敢无畏”的孩子了。

03

育儿理论,也是需要因材施教的。

每一个家庭的父母都是完全不一样品性的父母,每一个家庭的孩子也都是完全不一样特性的孩子。所以,用“育儿视频”的中的方法,去全盘复制是否真的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呢?

答案是很明显的。

郑渊洁对儿子的教育非常成功,一个名人的孩子却没有小学毕业,他儿子六年级的时候便退学,投入了自己非常热爱的电脑行业,可没想到,低学历的孩子却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成功者”,获得了优质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你可以全盘复制他的育儿方式,让孩子放弃学业,去投身到社会中去吗?

不会,因为,你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发现“一生的挚爱”,也可能因为你还是不是“郑渊洁”。

就如新闻中的母亲是一样的,很多育儿视频中的“育儿”方法是给母亲提供一个更多维的思考路径的,而不是简单、粗陋的教父母直接复制的,“因材施教”才是里面更深入的学问。

比如,孩子特别的冒进,特别的自满高傲,那这个办法可能会挫一挫孩子的锐气,但孩子本来就很敏感害羞,自卑乖巧,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