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交通肇事罪特点和趋势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交通肇事罪案件的特点和趋势。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在这份报告中,关于交通肇事行为人性别的一组数据似乎颠覆了一部分人对于不同性别司机的既定认知,从而引发热议。

交通肇事案件发案率男性是女性的8.8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9年的交通肇事行为人中,近95%的被告人为男性,女性占比5.4%。且男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为2.20,女性驾驶人平均万人发案率为0.25。

众所周知,开车时间越久,里程越长,发生事故的概率也越高。目前,暂时还没有对于不同性别驾驶者的驾驶时长的精准统计,但单从万人发案率来看,男性驾驶人是女性驾驶人的8.8倍。

老司机更靠谱 男女驾驶员反应能力无明显区别

开车看似轻松,但实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开车时不仅要同时注意各个方向的路况,还要接受视觉、听觉等各种形式的交通信号,如信号灯、鸣笛、交通标识等。对于驾驶员来说,驾驶汽车考察的是大脑和身体两方面的能力。一个人不可能同时面对多种刺激时,总是有选择地注意某一刺激而忽视同时呈现的其他多种刺激。简单来说,选择性注意力差,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国内外均有针对选择性注意力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外源性注意的反应能力,男女性并未表现出显著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脑迅速接受、判别信息的基础上,身体反应也必须跟得上。这个过程中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和操纵机能是三项重要指标,这三项指标异常是驾驶员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此前早有学术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对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操纵机能均没有显著影响,两性别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有人认为女性更容易情绪化,更可能出现“路怒”这种行为。然而,攻击性驾驶行为与性别没有任何关系,男女皆会出现。且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女性驾驶员来说,男性驾驶员对于交通法规的态度更加抵制,且常常低估违反交规的后果。而女性的安全意识、遵守交规的责任感明显强于男性。

此外,随着驾驶年限的增长,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可见,驾驶是一门考验熟练程度和经验积累的功夫,“老司机”这个说法还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别再将“女司机”污名化 驾驶员素质最重要

网络上经常出现女司机开车事故的资讯,引起人们对女性驾驶能力的议论,久而久之形成了“女性是马路杀手”和“女性不适宜驾驶”的刻板认知印象。“女司机”一词也有了些许贬低的意味,在网络搜索关键词“女司机”,出现的相关热门搜索基本是恶意的调侃——

而搜索交通肇事相关的新闻,绝大部分男性肇事者被称为“司机”,到了女性肇事者这里却变成“女司机”。

以上数据和研究表明,女性驾驶者并没有在机能操作上弱于男性。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说,交通肇事问题关乎的是驾驶技能和个人素质是否过关。先将肇事案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再对某一性别的驾驶者进行评判是一种刻板印象和偏见。很多网友也表示,开车是否靠谱与性别无关,而与司机本身的素质直接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微博评论截图

做一个好司机,谨记防御性驾驶五大原则——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留有余地、引人注意。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杨童童 综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新闻网、知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