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师父名叫黄茂林,今年77岁了,村子里的人都习惯把他叫老黄,老人性格随和,有一手做土陶瓦罐罐的好技术,是村子里现今还在老作坊里坚守的老艺人,一年四季在黄河东岸一边种地一边做着他的瓦罐罐,可如今老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与尴尬事,老手艺面临失传,心有不甘的他坚持继续着他的生活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黄家住山西省临猗县黄河岸边的高村,相传在清朝中期村子里来了几个逃荒的河南人,他们在黄河边上的黄土山坳里挖下窑洞,用从中原农村带过来的土陶手艺为生,后来被村民接纳,老手艺也就在当地传了下来,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时期,土陶产品自然而然就有了集体企业,社员们很多人都参与进来,几乎人人都会做,少年时代的老黄很早就辍学,跟在大人们的屁股后边钻进窑洞了也玩上了泥巴,便学会了做土陶的老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集体经济时高村的土陶做的很大,产品销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有一定的市场。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村也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们都开始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下苦做土陶的手艺只有原来20多个骨干自由结合,给原来的市场持续供货。再后来90年代农村产业调整农民们把传统的小麦玉米和面花改种苹果,可观的收入诱惑下,一部分人放弃了做土陶的手艺。老黄却一边种苹果一边做土陶,始终不愿意扔下自己的老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村的土陶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有瓦罐罐,大缸水瓮以及瓷盆盆,甚至还做花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种现代材料做成的生活用品慢慢取代了土陶制品,老黄的产品也被压缩了空间,只留下了单一的“瓦罐罐”,生意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红火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生意不好做的人便少了,周边地区很少有人做土陶,村子里也就剩下3家作坊,他们的产品被邻村一个人包销还不错,老黄依旧埋头做着他的瓦罐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罐罐之所以没有被现代材料所取代是和当地的丧葬风俗有极大的关系。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农村,生活习惯,乡土风俗几乎相差无几,晋南,渭南和豫西一直保留着土葬的习惯,瓦罐罐作为一个传统的殉葬品是无法取代的。就拿晋南来讲,人去世后就要立即用大瓦罐装上酵面,守孝的人还要不停的搅一搅,名曰“发罐”,有的地方是把守灵期间的供奉饭食倒进瓦罐,作用是一样的,下葬的时候“发罐”就会殉葬,让逝者保佑家族后人兴旺发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村的土陶制作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着传统做法,从黄河岸边的山沟中选取“高岭土”,然后经过反复破土,筛选,合泥,沉泥,捣泥,等等10多道工序将泥巴做的柔软如面,才能用于瓦罐的制作,这是个重体力活,只有青壮年男子才能完成,所以老黄就和村子里这个56岁的潘有刚搭上了班子,虽说潘有刚没有跟老黄学过技术,但是在村子里论起辈分他应该给老黄叫叔,随之便以师徒相称,两人在一起合作已经30年的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黄说瓦罐一个人一辈子就带走一个,自然数量上不会很大,可是做的人很少了,销售的地方也就很广,所以一年下来他们2个每人也能分到3万元左右,在农村就是一项很不错的收入,这也是他能坚持下来的经济支撑。最近这两年因为周边地区有人用上了机械化生产,瓦罐的价格便急剧下降,原来价格自己说了算变成人家说了算,自己年纪也大了,每天做的也少了,老作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事,他们也很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黄有2个儿子1个女儿,他们都已经成家,都生活在当地农村,平时孩子们都要外出打工种地,对于老黄给死人烧罐子的手艺根本没人愿意学习,多次劝说也无结果,老黄也是无可奈何,只好顺其自然。现在老黄和老伴生活在一起,家里还种着苹果树和梨树,一年地里的收入也就是够家里开销,做瓦罐的收入一部分给老两口看病用,一部分要存下养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徒二人分工明确,潘有刚干着重体力活,老黄坐在工作台上把握技术关,为了让老黄多休息,潘有刚把体力活全部承包,一天下来老黄坐在工作台上基本不动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0年来2人的土陶作坊几经搬迁,因为做瓦罐的泥土需要保持水分,所以只能选择在潮湿的窑洞里,由于黄土地上经常灌溉浇地,时间长后窑洞就会有危险,他们几乎是5年左右时间就要动一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黄说常年在土窑洞潮湿的环境下干活,身体已经受到了伤害,留下了风湿关节痛的职业病,原本自己早已不打算再干了,可是做这个活是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如果自己不干了有刚也就无法坚持,再说了老辈人传下来的老手艺扔了可惜,孩子们不愿意继承自己没法,但是自己能管了自己,只要身体允许就要一直做下去,干不动了那是实在没有办法,将来见了师傅自己也是个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网络发达摄影人把老黄的老作坊和老手艺上传到了网上,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有心人前来参观拍摄,不但有摄影师还有艺术院校的师生,他们记录下了老黄的手艺,并且给他建议要做技术和产品升级,这样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如果只做死人“发罐”的怪生意,肯定没有前途。老黄也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心有余力不足了,留给有刚以后去发展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有刚很同意老黄的想法,也想去外边学习先进技术引进现代化设备,但目前还要继续陪着老黄一直干下去,金三角地区农的土葬风俗也不会立即改变,瓦罐罐虽然销量受到机器产品冲击,可是还有一定生存空间。老黄说其实现在自己坚持也就是放不下老手艺,一天不玩黄泥巴心里就很失落,总少了个啥,只有坐在窑洞作坊里,做着瓦罐罐为世人服务,他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窑作坊里潘有刚转动着轮盘,老黄在上边制作,两人配合默契,日复一日重复着一样的动作,他们转动着生活,转动着时间,留在人间的是无数人对兴旺发达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在发展进步,现代化的步伐中,一些传统的老作坊老手艺也需要更新升级,我们期待着老黄的老作坊能有一天走出黄土山沟,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各位你觉得摄影师这个想法咋样?【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