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红一线作家,莫言的名声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对于偏门学科-文学,一个作家也顶多只有圈内或者喜欢严肃文学的读者才知道,那么莫言为什么会被大众熟知呢。不用说,这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功劳”。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奖,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奖的作家,一时间莫言成了热门人物,他的作品也水涨船高,洛阳纸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是因为诺奖自带光环和流量,毕竟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获得的,所以在获得世界性文学大奖后,莫言的身价和知名度双双提高。不过这都是作家背后几十年的努力得来的,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莫言因创作了大量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而赢得世界的关注。不过在他获得诺奖后,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莫言再也没有出新书。难道是因为诺奖的“魔咒”?不过话音刚落,莫言让人等待良久的作品还是出现了。可谓姗姗来迟。

八年后,莫言携带新书《晚熟的人》与读者见面了。不过这个见面方式与以往也不尽相同,他是以自媒体网络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见面。咿!这个挺新奇,你或许要说了,老年作家也玩起这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仅是懂,而且莫言还很吃得透这新鲜的互联网。作为他的同事也是朋友的毕飞宇看来,莫言并不大懂这些,那个年代的作家像贾平凹、莫言这都是老辈作家,他们写作时全是古人那一套-笔墨纸砚,很少学习使用“键盘侠”那样在网络的海洋里肆意汪洋,万把字,对玄幻作家或者小年轻们来说那都是秒秒钟敲出的功夫。

所以当莫言这部书出版后,毕飞宇感慨了,他说这莫言神马时候开始偷偷学习互联网知识了。奇怪!也确实,莫言已经悄悄掌握了大量关于网络的事物,那么说这话又是从哪里了解的呢?笔者不卖关子,这都是莫言新书《晚熟的人》里面讲的。对啊,莫言这部新书里,其中有一个故事,他花费大量篇幅讲述了关于网络诈骗和团队炒作这件事,故事情节曲折,讲述跌宕。看完令人感到心寒,又无比受教。莫言作为现实作家,最擅长的就是批判丑恶,揭露虚假。所以无论任何地方出现了有违社会风气,不利于文明建设的行为,都会被他批驳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责,无可厚非。像往常的著作一样,莫言在这部新书里写满了现实问题,社会的反思等等。不过较以前有所不同的是,莫言这部书不再那么肆无忌惮地去魔幻想象、去天马行空了。在叙述和煽情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克制,人物刻画上更细谨。或许这也是莫言将其命名为《晚熟的人》的原因吧,一定程度上也契合了作家即便年老也要再成长,追求成熟,进步。老不让廉颇嘛,也或者是获得诺奖后依然高要求自己要不停地进行文学探索吧。

说实在的,莫言获奖后,确实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导致他无心创作。他坦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整个一年都没怎么创作。获奖之前最后一部书也是2010年前后完成。所以莫言几乎是有10年没有出新书了,这部《晚熟的人》让大家也等了十年啊。仅创作到成书,也有八年,所以这算得上是莫言沉淀了八年的作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部《晚熟的人》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作家晚年的文学沉淀,或许时间越久,书香越浓。莫言真是能熬得住,读者早就迫不及待了。不过这部书成书之后,莫言也很快将它介绍给了大家。不过作为思想前卫的先锋作家,莫言这次还赶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他选择了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拿这部书与大家见面。莫言大约直播了两个多小说吧,在纯文学作品带货中销量还蛮不错,一个晚上卖出3.5万册

整个直播时引来了150万人围观,但莫言低调笑谈;流量小了。“老家高密每逢洪水到来流量大了就得泄闸。”作为老年作家首次亮相直播平台,有一百多万人围观,这其实是很有影响了。已经被认为是当代现象级文学事件,不过要放在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身上,这些流量倒也说得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直播卖出3.5万册严肃文学书籍,150万观众观看,这样显赫的成绩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当代文学正在回来,曾经被贬斥的“碎片化”文学,什么“当代无文学”,这些不好的评价正在被莫言这样的大作家更正。相信在互联网的加持下,这些优秀的作者和优质的作品将更快速地抵达读者的心灵!

最后关于莫言的新书《晚熟的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