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4月,新华社记者李安定接到了奇怪的采访任务,一个叫皮尔卡丹的法国裁缝要在民族文 化宫举办一场“服装观摩会”。

临时搭建的T台上,12位外国模特走起了猫步,台下坐着外贸服装从业者。多年后,李安定回忆:

一位金发女模特的长裙随摆动扬起,露出了内衣。台下的人同时往后倒,像是在躲避一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出意料,隔天就有报纸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外国人的屁香》。皮尔卡丹进军中国的野心无奈搁浅。

幸运的是,第二年,他在巴黎遇到了一位传奇女子——宋怀桂。

01 时尚教母传奇

01 时尚教母传奇

在新中国的婚姻史上,宋怀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5年,18岁的她考入央美,结识了保加利亚留学生万曼,两人坠入爱河。

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校方甚至致信保加利亚大使馆,要求阻止万曼的爱情。重压之下,宋怀桂试着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怀桂与万曼

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总理真的回信了,宋怀桂成了新中国涉外婚姻第一人。

之后,夫妻二人定居欧洲,直到偶然结识了正为进军中国发愁的法国裁缝。皮尔卡丹惊叹于宋怀桂夺目的个人魅力和东西方背景,力邀她出任亚太首席代表。

1981年的北京,宋怀桂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终于把时装秀带到了还是一水黑蓝制服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长城上的时装秀

两年后,她又把法国传奇餐厅马克西姆搬到了崇文门外。后来,这里见证了崔健成名作《一无所有》的诞生,张国荣经常来唱卡拉OK,贝鲁托奇筹拍了《末代皇帝》。以至于有媒体评价说: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交礼仪和时尚界,都是从马克西姆餐厅萌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崔健在马克西姆

02 乘风破浪的奶奶

02 乘风破浪的奶奶

在宋怀桂光彩夺目的生命中,那段涉外婚姻无疑起了转折点的作用。而这种敢给总理写信的勇气,很可能遗传自她的母亲。老太太出身名门,毕业于金陵女子学校,哥哥曾要把她许给何应钦,相亲时她却当场掀了桌子。

二三十年代,当西方的浪漫传入中国,冲破夫权、父权的反抗精神重新定义了“爱情”的含义。一时间,挣脱束缚成为了新女性自带光环的爱情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西式婚礼

但就像鲁迅在《伤逝》中写的那样,涓生和子君这一对追求自由的新青年,最终却以悲剧收场。没有经济支撑的自由爱情只是空中楼阁,除了宋老太太式的精英,很少有女性能够走上真正独立的道路。

1950年5月1日,随着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中国人的婚姻观再次迎来革新,“反对包办,婚姻自主”成了热词。随之而来的则是华夏大地第一次离婚潮,短短5年时间,600万对夫妻解除了“封建包办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代的结婚登记

某种意义上说,宋家两代女人正是在中国婚恋观深刻变化的时代,以精英的姿态走在了潮头。

很多年后,万曼去世了,宋怀桂与女儿、外孙女定居在了北京。她如此形容自己的老年生活:

三代女人住在一起,说四国语言,请两个女管家,养两条狗,认了很多干儿子。

无论什么时代,她都是乘风破浪的那一个。

03 女生养男生?

03 女生养男生?

就在宋怀桂与皮尔卡丹结识的那一年,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夫妻“感情破裂”可以离婚。中国人从一而终的枷锁被打破,第二次离婚潮来临。

次年,《市场报》刊登了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发布者介绍了自己的年龄、身高、职业、薪资,并要求应征者附近照一张。原本私密的婚恋开始走到台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第一则征婚启事

另一边,刚刚从禁锢中走出的中国人如饥似渴的享受着文化的滋养。诗歌、哲学、音乐,深刻的触动着年轻人的心房。在那个文艺青年的黄金时代里,“相同的爱好”成了“谈朋友”的必要条件。

高晓松常说,那些年女生不爱钱,还自掏腰包补贴男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恋爱,就这样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法律的进步,在贫瘠又美好的80年代生根发芽。当年,几代同堂的家里只要空出一间屋子,就算是有了婚房。没有人大操大办,旅行结婚才是时尚。年轻人渴望走出家乡,看看更宽广的世界。

04 择偶选择题

04 择偶选择题

1990年,未来的小品王赵本山第一次登上春晚,作品名是《相亲》。两年后,依然单身的赵老蔫儿升级换代,在春晚的舞台上来了次前卫的“电视征婚”:

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来到电视征婚也是有原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爱情在古老的国度可以正大光明的讨论、围观,立刻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文艺作品外的现实,山西台在1988年创办了全国首档征婚栏目——《电视红娘》。据说当时录制现场笑声不断,曾有主持人问征婚人:“家里几口人?”,那位大哥紧张地说:“两头牛、三头猪”。

另一边,火热的下海潮让许多女性将目标锁定为“企业家”、“有经济实力者”;而条件优秀的男性,也开始在征婚启事中明确要求“肤白貌美大长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的婚礼开始讲究排场

当“爱情”不再是婚姻唯一条件,无疑隐喻着人生方向的多元选择。

1994年,地产商潘石屹大婚,对象是华尔街金融才女张欣。婚礼当天,张欣的妹妹特意从美国赶来,要看看这个出身西北农村且离过两次婚的姐夫。结果,不知道如何表达失望之情的她现场唱了一首歌: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他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石屹与张欣

最终,这场无人看好的婚姻虽是磕磕绊绊,却一直走到了现在。多年后,张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

我希望未来能在中国发展,他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就是我现成的老师。我觉得这个婚可以结,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中受益。

而另一位地产大佬王石,第一段婚姻则是被所有人看好的门当户对的典范(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王石和王江穗的故事),却也抵不过一场风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如同选择商业合伙人般的“另类婚姻”,一边是有着相同背景、三观一致的“爱情”,却走出了完全相反的结局。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05 宝马还是自行车?

05 宝马还是自行车?

跨过千禧年,加入WTO的中国策马狂奔,市场经济空前繁荣。另一边,互联网开始解构我们的生活,为压力日增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情感出口。电视征婚销声匿迹,线上婚恋网站兴起,“网恋”一词也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地。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媒,木子美、卫慧、绵绵等“身体写作派”的美女作家们,也以先锋的姿态和争议的话题,强势刷新着中国人的两性观。虽是非议不断,却也真实反映了世纪交替时的躁动与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代网红木子美

2006年,新版《婚姻登记条例》出台,大大简化了离婚手续。日后,伴随着房地产的一再升温,应对房屋买卖政策的“假离婚”盛行一时。只是,多少假的成了真,多少真的成了假,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虚情假意,也全都呈现在了薄薄的房产证上。

2010年,现象级栏目《非诚勿扰》开播。相比“祖师爷”级别的《电视红娘》,《非诚勿扰》无疑更注重娱乐性和话题性,其目的远远超出了“相亲”的范畴。

于是,仅仅播出三期,女嘉宾马诺就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人们纷纷质疑当下年轻人的婚姻观,博得眼球一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诺

次年,热播剧《裸婚时代》又掀起了“是否应该裸婚”的大讨论。似乎在纷扰的时代,物质与爱情在婚姻中的比例,就是那么的敏感又微妙。有人要宝马,有人要裸婚,人声鼎沸之下,80年代的纯真早已远去。而剧中主演后来发生的真实故事,也许才是最现实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90后的笑与泪

06 90后的笑与泪

相对于普通人的婚恋挣扎,明星与企业家的结合无疑更能吸引公众的目光。2010年,影星车晓与山西首富李兆会大婚,轰动全国。两年后,李兆会从事的钢铁行业遭遇寒冬,二人的婚姻也宣告终结,时间之巧合令人玩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晓大婚

2011年,大S嫁入汪家。一年后,高端餐饮遭遇重创,汪小菲母子的光环逐渐暗淡。2013年,徐若瑄与新加坡船王李云峰喜结连理。三年后,航运衰落周期到来,巨富之家濒临破产。

诚然,大S与徐若瑄的婚姻并未受到影响。但她们的遭遇却折射出一个现实,2010年后的世界经济迅速进入紧缩周期,日子不好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S与汪小菲

于是,被誉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秉承着一贯的反叛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不婚族”的精彩。尽管父母的逼婚和“剩男剩女”的社会标签都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但看着80后们正在用各种“中年危机”实践着婚姻中鸡零狗碎的一面,让90后潇洒的说出了那句当年屡屡登上热搜的宣言

余生不用你指教了,我自己瞎过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每个繁华的夜晚都有无处安放的灵魂。当下班后融入滚滚人流,回到家面对残羹冷炙,总有那么一刻,凄凉与自怜会涌上心头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
07 投资爱情

07 投资爱情

2006年,一生乘风破浪的宋怀桂走了。这个青年拥有爱情,中年事业功成,晚年声名在外的女人,从未吐露过自己的内心世界。

是否一切都像外界看到的那样完美?无人知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怀桂与巩俐

多年后,女儿宋小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一个细节:

我从未见她哭过。

说这句话时,宋小虹哭了。

2019年,一则木子美吃官司的新闻惊呆了十几年网龄的中年社畜。一向“片叶不沾身”的木姐,竟然与有妇之夫来了场虐恋,还手段下作的在网上公布了对方妻儿的照片。

从古至今,爱情都是昂贵的“奢侈品”。似乎一旦你想拥有它,总要付出不为外人道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中国,儒学赋予了婚姻宗教般的神性,中国人依靠传宗接代与历史建立关联。此种文化语境下,婚姻几乎与爱情无关。

现当代中国,爱情似乎只在五四时期与80年代纯洁的绽放一时,但它的美好却足以为婚姻构建起爱情的底色。

然而,即便底色如此,如今的婚姻还是成为了个人利益的工具。当然,这里的“个人利益”包括“情感利益”。可一旦与“利益”挂钩,婚恋被加上了“市场”的后缀,一切就更像是一项投资决策、一种利益妥协,各方都开始以市场经济的规律审视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凤凰男、物质女,到不婚族、恐婚症,这些被创造出的词汇不断升温,背后都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规则使然。人们开始畏惧牺牲,追求所谓的双赢选择。殊不知这原本就是一种悖论,没有牺牲,又何来双赢?

如今,当学者开始认真讨论婚姻终将消亡,其本质也许在说: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里,也许人类不再需要付出情感。因为总有某些东西被生产出来,满足你无穷的欲望,填满人生的空虚。

然而,每当我看到夕阳下牵手的老人,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湿了眼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因为夕阳太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