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历史上历代皇帝,如果说受苦最多的话,朱元璋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正如普希金所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也许朱元璋并不相信普希金这一套婉转的鸡汤说词,但其年少之时的经历确实对于其以后的治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朱元璋年少之时经历过那些常人无法想象的经历呢?在其执政明朝期间,又有哪些施政之策受其年少时受过磨难影响呢?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朱元璋年少受过的磨难探讨其在治理明朝中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的年少时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他在兄弟姐们中排行老六,可见确实是一个大家庭。

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龄合计为名。——俞樾《春在堂随笔》第五卷

元朝将其统治内的百姓按照贵贱程度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朱元璋作为元朝四类人中身份最卑贱的南人,是不允许取正式名字,只让他们按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龄编个号,所以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从朱元璋的本名我们不难发现,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且家里姐妹众多,生活自然是困难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元璋画像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动乱交加的元朝,又遭受天灾的影响,淮河流域发生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疫,普通百姓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元朝政府官员却有很多人“殷切期盼”自然灾害的出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发生灾害后,即便是穷困潦倒的朝廷,也会下令赈灾,元朝也不例外。

风过留痕,雁过拔毛。本就内忧外患的元朝好不容易拿出些赈灾粮食和银两,通过中书省下发到各路、州、县。赈灾物资经过层层下发,到老百姓手里却只剩下谷壳了,甚至一点救灾物资都有可能到不了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赈灾物资哪去了?很显然,被元朝各级官员贪污。腐败的朝廷,贪污现象成风,甚至各路官员不仅不救灾,反而还在不断的搜刮着民脂民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官员出行

得到好处的元朝各级官员,照例向皇帝上书,感谢天恩浩荡,元朝皇帝还美滋滋的以为百姓生活安定幸福呢!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会给元朝灭亡增加一根稻草。元朝后期,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堕落腐化,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真是应了一句话“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灾难到了后,朱元璋一家有饿死的,也有病死的,最后只剩他和他二哥了。朱元璋当时残到什么地步呢?父母死后都无地可以下葬,所有的土地都被地主占着,哪有空闲土地允许他安葬父母?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朱元璋《皇陵碑》

只要活着,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朱元璋出家当了和尚,再后来,跟随起义军,最后成为了明朝的建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游僧人

悲惨的年少时期对于后期执政的影响

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怎么会忘记以前的贫困生活呢?由此经历,在治理国家之时,也会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的生活考虑,因此很多政策的出台完全是根据他年少之时的经历制定。

  • 1、重典治国
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明史·刑法志》

朱元璋早期的遭遇,造成他对于贪官可谓是恨之入骨,在其执政时期,只要有官员敢贪污,他就敢杀其全家。

凡有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朱元璋惩治贪官之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官员剧照

如果元朝各级官员没有贪污赈灾粮食,那么朱元璋年少时也不会在半年时间失去多位家人,朱元璋将痛失家人的痛苦全都归咎于贪官身上,因此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对待贪官的态度就是“你可错杀一万,也不会放过一个贪官污吏”。在朱元璋惩治贪官的决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开国功臣也罢,衙门衙役也罢,只要被朱元璋抓住贪污,求速死才是官员最好的决定,否则历朝各种酷刑都会用在身上,而且受完罪还免不了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诰三编

在朱元璋专门编撰的法律《大诰三编》中,圆领衣服一件、靴两双、书四本、纲巾一个、袜一双等等这样的赃物是非常常见的,在朱元璋眼里只要是贪污一粒米都算是贪污犯,更别说贪污衣物、书籍等等了,也可见朱元璋治理贪污之重。

  • 2、严格的户籍制度

关于明朝的户籍制度,可以详细看我以前的几篇文章,明朝的田地政策、科举制度等等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朱元璋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固化的王朝,借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之名,实行“绑架”之名。朱元璋执政时期经过几次较大人口迁移,来填充荒芜之地,将百姓彻底固定在土地之上,而且还有严格的里甲制度与巡检司路口检查,避免人口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黄册样本

鉴于元朝后期,大批百姓无地可种,只能游走于他乡,给社会增加了不少不稳定因素。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削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矛盾,这也是朱元璋深受地主迫害深有同感必须解决的问题。朱元璋要用严厉的法律、户籍和“鱼鳞册”等确保百姓土地不被兼并,也确保了大明王朝的税收。

  • 3、深知百姓不易,将税收降到最低

明初,几十年的战乱,人口数量减少,大量田地出现荒芜现象,朱元璋面对的是必须尽快恢复明朝农业生产的现状,否则明朝江山也不会长久,因此朱元璋采取了与西汉初期一样的休养生息政策

朱元璋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免费为百姓提供耕牛和种子,在每个村内选拔出德高望重的老者指导种粮,尽其所能帮助百姓。一个王朝的根基是广大的百姓,从最基层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他年少之时也体会到百姓之不易,所以各种措施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的同时还尽可能降低或者免去百姓税收。在历代王朝中,唐宋元明清中,其他四个朝代几乎都是百分之七左右,而明朝只有百分之四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税收场景

如此低的税收,怎么维持明朝运转呢?税收低,为了能够维持帝国运转,朱元璋将官员的工资尽可能压缩,宁可苦了官员,也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政策都为了让百姓生活更加美好,当然朱元璋能够有如此的想法,与他年少之时经历的苦难绝对有关,对于贪官的痛恨、百姓的期望永记心间。

  • 4、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

朱元璋毕竟不是圣人,他制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恢复明初经济,但有一些却严重影响历史的进程,比如科举制度。从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通过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不少顶尖级人才,但是到了明朝以后,朱元璋为了控制读书人的思想,严格要求考试只在“四书五经”中出题,他还把“四书五经”中不符合皇权至上的统统删除掉,把科举制度改成了令后人诟病的“八股取士”

比如《孟子》书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重民轻君”的内容,在读到这些章节之时,朱元璋曾大发雷霆,对人说:“这老儿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据统计,当时朱元璋删除了《孟子》中八十五条内容,剩下才170多条,并且规定删除的这八十五条“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子》一书

为什么朱元璋要加强皇权统治,因为他年少之时云游四方,接触过许多宗教思想,深知宗教对于百姓的“洗脑”有多厉害,所以他要从根本上防止科举考生被“洗脑”的事情。

还有一件令后世诟病的政策,那就是文字狱。由于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读书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当他能够读书时,已经是他参加到起义军之时了,因此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正因为如此,使他在读书少方面有些自卑,又因为他当过和尚,心里非常不愿意听到,例如“光”“秃”“僧”等词语,因此洪武年间,朱元璋开始了长达13年的文字狱,造成很多无辜百姓和文人被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僧侣

总结:

朱元璋年少之时的磨难,让他懂得了普通百姓的不易,能够体会到百姓的辛苦,当上皇帝的他也能时刻为百姓着想。人无完人,朱元璋也有其自卑之处,这也是其年少之时经历造成的,对于历史影响也非常消极。总之,一个人年少之时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很大影响,在其今后的路途中能够彰显的淋漓尽致,因此年少之时受些苦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参考文献

《明史》——张廷玉

《春在堂随笔》——俞樾

《皇陵碑》、《大诰三编》

《朱元璋传》——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