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说的是没错。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奋斗出属于自己的未来,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有少部分人一出生就是喊着金汤勺的。从呱呱坠地起,还是个小婴儿的他们身上就承载着家族、乃至国家的期望。

比如,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承载了国家文化传承的人物。虽然他是妾室所生,还是遗腹子,可他出生的排场可是相当之大,绝对算得上是最牛婴儿之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坎坷出生——“衍圣公”的遗腹子

坎坷出生——“衍圣公”的遗腹子

一说到遗腹子,大家可能都会想起孤儿寡母艰难度日的场景。的确,即便是现在妇女得到了解放,能够撑得起半边天了,要想一个人养大一个孩子也很不容易,更别说是在过去了。可这个遗腹子,并不是将要过上悲惨生活的类型。

他的名字叫做孔德成,一听这个姓氏就不一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讲究谦虚,自报姓名的时候都喜欢加“免贵”,但孔姓因为是孔圣人的姓氏,则不需要这般谦虚。而且,孔德成还不仅仅是姓孔那么简单,他可是货真价实的孔子第77代传人,第31代“衍圣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既然他的身份如此特殊,他的身世又怎么会这么艰难坎坷,以至于作为遗腹子出生呢?这就得向上寻根,从孔德成的父亲开始说起了。

孔德成的父亲,是“第30代衍圣公”孔令贻。出生于内忧外患重重的清朝晚期的他,却没有被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所影响到,毕竟儒家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在世人心中,孔夫子及其后人永远是值得尊敬的对象。

所以当时的政府也是十分看重这位“衍圣公”的,为了能够让他继续将孔圣人的血脉延续下去,孔令贻早早地就将孙氏夫人娶进了家门,可孙氏夫人是个福薄缘浅的人,和孔令贻结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之后,孔令贻又续娶了陶氏夫人,而且在陶氏夫人过门不久后,她便身怀有孕。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后,居然还是一个儿子。只是这个孩子生来就有些体弱,加之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够好,刚满月便不幸夭折。痛失爱子之后,陶氏夫人也再没有能够怀上孔家的子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折腾,眼看就要进入中年危机时刻的孔令贻,还没有完成家族给的传宗接代的任务,他可没有和时间赛跑的本钱,万不得已,求子心切的孔令贻娶了家里一个小丫鬟作为妾室,希望她能延续下孔家的血脉。

这个名叫王宝翠的丫鬟,倒也是不负众望,接连为孔令贻生下了两个女儿。但在封建时代“传男不传女”的制度下,孔令贻还是需要一个儿子的。终于,在1919年,王宝翠再次有了身孕,可此时的孔令贻却身染重病,甚至还未熬到孩子出世便撒手人寰。孔家的血脉延续,全部押宝在了这个遗腹子的身上。

最有排面的诞生仪式

最有排面的诞生仪式

王宝翠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一时间成为了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如果她还是产下了一位千金,那么“衍圣公”的传承就到此结束,而要是一个男孩儿,那么他就将挑起传承血脉的大梁。

不过,过度的关注也会使人心生疑惑,广大人民群众怀疑孔家人会不会为了名声,而提前准备好婴儿,来一出掉包计。因此,为了稳定民心,也为了待产的王宝翠的安全,北洋政府干脆派兵出去默默观察、保护着她。而在她即将分娩之际,甚至有一位将军亲自到场,并带着整个团的士兵24小时包围、保护着王宝翠的产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热心的围观群众也开始自发地举行了大型祭祀活动,为王宝翠祈福。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起初还有些难产征兆的王宝翠,在有了大家的祝福之后,很快地便将孩子生了出来。看到孩子之后,孔家人着实是喜出望外,连敲锣13下,祝福新一代“衍圣公”的到来。

而在王宝翠生下男孩的消息传开了之后,山东政府作为孔夫子的老家,还代表全国鸣响了13响礼炮来庆祝他的诞生。又有军队驻守,又有鸣礼炮致意,这“第31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出生,的确算是最有排面的诞生仪式了!

“衍圣公”的生活——沉迷学术,不追名利

“衍圣公”的生活——沉迷学术,不追名利

在孔德成出生之后,关注在他身上的目光只增不减,从孔府到大众,都十分关心这位小圣人的成长。可是,天不遂人愿,在孔德成出生不久后,他的生母王宝翠便因产褥热去世,养母陶氏夫人也在他十岁时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之后,孔德成便由老师照顾着,或许也正是这个缘故,孔德成对待知识如饥似渴。在长大后,他不仅仪表堂堂,而且满腹经纶,琴棋书画也广有涉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德成也并没有拘泥于自己孔圣人传人的身份,决不抵触来自外国的先进知识文化,反而悉心学习,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因此,1935年,孔德成还申请取消了“衍圣公”的头衔,成为了最后一代“衍圣公”。

待到孔德成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他与同样出身名门,曾祖父是清朝重臣孙家鼎的孙琪芳喜结连理,并在婚后育有二子二女,一家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定居台湾。但是,孔德成从不参与和政治有关的事务,仍旧潜心学习,从事学术上的研究,致力于传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儒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一直清心寡欲,沉迷于学术中的孔圣人后代,于2008年去世,活了88年的他,有五十年是在大学做一名老师,勤勤恳恳地培养着国家未来的栋梁,正如他的先祖孔夫子那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尽管这位老先生多次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个书生,贡献不多,但我们都知道他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

如今,儒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在中国流行了,从与我们习俗相近的东亚地区到和我们完全不是出自同一文明体系的欧洲非洲,整个世界都有了儒家文化的踪迹。孔子留下的精神文明,远不止是几本书上的记载,在我们为人处世之上也是大有用处,儒家思想的火炬无论何时都在熊熊燃烧,照耀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