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孕妈妈都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生孩子就和“买菜”一样简单?就像在新闻上经常能看到哪个孕妇走在大街上,孩子自己就“掉”出来了(这一新闻前段时间刚上过热搜)。

也有些产妇,住院快住了一天,可还是生不出来。明明都是生孩子,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

27岁的张楠楠前天在家吃饭时,突然感到肚子疼,赶紧给老公打了电话,婆婆马上带着她去了医院。

等到赶到医院时,医生第一时间就接诊了,也做了一系列检查,随后就让等着开宫口。

她老公就怕来不及,直接向领导请了假,驱车前往医院。到了医院后,看到妻子正承受着宫缩带来的疼痛,什么都做不了,只好上前安慰。

这时,婆婆打电话通知了其他人,而且都说快生了,结果没多久时间,亲戚大小来了七八个,都眼巴巴望着,再加上病房里服侍的只能进去一个,其他人都只能待在等候厅。

过了两个小时之后,医生进病房检查,告诉她丈夫,“2个小时就开了一点点,你带她多走走,这进度太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过2个小时左右, 医生反映只开了一指,这下婆婆先让亲戚们回家,等进产房了再通知。

到了夜间11点多,差不多从张楠楠宫缩开始,已经过10个小时,可是总共也就开了3指。

原本商量着再这么熬一熬,说不定第二天就可以生了,但是又担心再这么熬下去,恐怕她就没力气再分娩了,现在的脸色都十分差。

于是医生决定给她打催产针,在催产针的作用下,过了2个多小时,宫口就开到6指了,这下护士把她推进产房。

原以为能早点结束,可是大家在外面又等了2个多小时,孩子总算是出来了,生了个大胖小子,产妇也平安,大家也放心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有的产妇“一咕噜”就生娃,有的却“拉长线”?

对于这一问题,有不少孕妇都很好奇,针对此,医生给出了如下解释:

1、 情绪因素

如果产妇表现得过于紧张,亦或是十分消极、担忧,这些状态也都会影响到产妇的分娩状态。

首先是在开宫口阶段,过于紧张的状态会让宫颈口更紧张,扩张速度也就会变得更慢。

其次是在第二产程中,产妇的紧张状态会导致呼吸与发力都跟不上医生的节奏,导致无法有力地将胎宝宝娩出。

因此,建议家属们可以多安慰产妇,别让她们太过紧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与她们多聊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缓解她们的紧张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骨盆与胎儿大小不相匹配

大家也都听说过,“屁股大好生养”,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大多数屁股较多的孕妇,她们的骨盆也会相对比较宽,那么如果胎儿大小正常,那么分娩时也会更为容易,胎儿能够更轻松的入盆、娩出产道。

相反,如果孕妇的骨盆较小,再加上胎儿大小偏大一些,那么这类型的产妇可能就要吃苦了,甚至如果一直分娩不出来,可能还需要走“顺转剖”这条路,简直可以说是双重折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胎位问题

如果胎儿的胎位不正,那么在分娩时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为胎宝宝在肚子里入盆、找“出口”都要找很长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医生建议胎位不正的孕妈妈们,在分娩时选择则剖腹产的原因。更加安全,而且相对来说也会快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经产妇比初产妇更快

“经产妇”指的是那些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而“初产妇”指的是初次经历妊娠的女性。有过经验肯定要比“初生牛犊”来的快,毕竟再经历过分娩之后,女性生殖部位会发生一定变化,不论是开宫口阶段,还是分娩阶段,都会更快一些。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因为产妇先前经历过分娩,所以心理上也没那么紧张,这样一来,对分娩的阻碍也会小一些。

为了避免分娩时“拉长线”,建议孕妈妈们在妊娠期间就开始做准备,孕期也要注意锻炼问题,增加盆底肌的弹性,也为了锻炼自己的耐力,要不然在产程中乏力了,那么也只有走剖腹产这条路了。

如果开宫口过程不顺,那么建议可以多走动走动,或是做一些上下蹲的动作、爬爬楼梯,也要尽量把控呼吸节奏,帮助宝宝更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