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与人交谈时,如果一开始提出的观点和想法被别人论证为错误时,即使知道的确是错的,可内心还是不想承认,感觉自己很难被说服。

内心逆反心理影响

个体在面对按照特定标准和行为规范限制人的行为和思想时,会不自觉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很多逆反心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出现的,当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发现自己的观点被反驳时,第一时间想要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产生了抗拒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时候,不管别人的说法有多么正确,我们都会反驳回去,不愿意自己被说服。有时,逆反心理有着明显的针对性,你可能并不是不想被说服,而不是不想被那个表达想法的人说服。

逆反心理的存在总是充满了主观性的感情色彩,它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个体的主观感情,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有利的,就会使个体的体验很良好,个体便会选择顺应。

而当事件是与个体对立时,会引起个体的不适感,这时,个体就会强烈否定来肯定自己。

与个体个性相关

有些人的性格就是不容易被说服的。他们天性好强,充满自信,好面子,对自己所说的事物深信不疑。当观点遭到反驳时,一向以高傲自居的个性一下遭到打击,难免会感到难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维护最后的面子和尊严,这类人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他很难跳出自己设下的圈,为了逃避尴尬,他们选择不被说服来让自己的内心好受。

这类人往往固执、坚定自我,有着自己的想法,很难被说服。

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当个体在处理自己内心的信念受到挑战时,我们的认知系统会自动进行处理。

个体知觉有两个认知,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行为,当我们的态度与行为不匹配时,就会使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反应,促使个体不得不改变其中一个选项来平衡两者,以恢复其协调一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费斯汀格特意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理论。他们要求被试做一件无趣的事情,但在完成实验后,必须告知后一位被试这个实验很有趣,以此为下一位实验者形成一定的预期。其中,有的被试酬劳为1美元,有的则是20美元。

事后,追踪被试在得知自己的酬劳数量不等时的感想,结果令人惊讶:得到1美元的人认为工作是有趣的,而得到20美元的人,更多认为是因为20美元才导致自己撒谎,实际上工作是无意义的。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当我们在处理自己的信念受到损害时,会让自己主动的去改变来求得内心的安慰。拿1美元的人当得知同样的工作他人却可以得到20美元时,肯定内心充满了不平衡。

他们只能选择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来调适自己,行为已经发生了,这件事已经做了,不能改变,所以,只能改变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来维护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只能认为这个事情的意义超过了1美元的价值自己所耗费的时间才有更合理的解释。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认知失调的事情。

若与比自己大一级的领导发生了矛盾,不可能直接对抗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好受。

这种认知失调并不是选择承认错误,而是让自己接受另一种新说法。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自己的信念受到挑战时,第一反应绝不是选择接受,而是去找寻一个新观点让自己的旧思想合理化。

这个世界能说服你的只有你自己,当我们遇到别人的观点不正确时,首先要做的是提出合理的观点,选择一个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对方内心冲击不那么大,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被反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的信念被反驳时,除了自动逆反,更应该好好想想对方说得是否有理,毕竟我们不可能所有的观点都正确,接纳错误会给自己更大的进步空间。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