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极速车王》并不单是一部仅关乎速度的赛车电影,以福特与法拉利两家汽车公司的恩怨纠葛为展开,电影既揭露着大公司商业官僚的虚伪,也聚焦于作为个体的赛车手在现实与理想面前的妥协,这使电影不再仅是老调重弹的在赛车电影里高呼激情梦想,更还有着一份惹人唏嘘的现实意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的故事背景发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春风得意的福特此时已是美国汽车业大佬,但流水线上生产的福特轿车却也因为缺少新意很难被新一代的美国青年所认可,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福特希望收购超跑品牌法拉利,然而在与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的谈判中,面对收购计划中苛刻的附加条款,恩佐·法拉利不仅断然拒绝,还嘲讽了福特的老板亨利·福特二世,丢了面子又失了里子的亨利·福特,决定召集人手自己造车,在法拉利最熟悉的赛场上给其迎头一击。

如果电影顺着这一思路发展,那么无疑也就止步于了一场典型的赛车电影,然而《极速车王》在塑造了一个看似高傲狡诈的反派后,电影最终所要讽刺的却是福特自己,从为什么会对法拉利开出苛刻的附加条款,到作为老板的亨利·福特对赛车运动的并不热衷,都为电影在最后随顺理成章的反转埋下了伏笔,在亨利·福特的眼中,赛车不过只是为了挽回自己颜面,推销自家汽车的工具,至于车手的荣誉胜败,赛车本身的意义,显然都并不在这位以资本商业为主老板的考虑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一个剧情背景下,电影聚焦的两位主人公也并非棋逢对手的赛车手,而是惺惺相惜的队友,马特·达蒙饰演的赛车设计师谢尔比是一个心怀赛车梦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参赛的赛车设计师,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赛车手肯则是一个技艺出色却脾气火爆的赛车手,电影里两人强强联合为福特共同打造了比法拉利性能更为优秀的新赛车GT40,与此同时得益于两人出众的演技,以及电影本身出色的节奏掌控,发生在他们身上亲情与友情的情感接入是恰到好处的,增色人物的同时,并没有让人感觉冗长。

面对这对惺惺相惜的队友,以及他们的技术,相信所有人都会认为电影将迎来一个圆满的结局,然而在最后的决赛上,面对已经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福特赛车,福特高层为了拍出三辆福特赛车同时夺冠,更具热度的新闻照片,勒令行将迎来冠军的肯减速,而脾气火爆的他最终也选择了妥协,这样一个结局虽然让人唏嘘,但也让人看清了官僚商业的本质,在商业的眼中,这不过就是一场博取消费者欢心的游戏,自家车手的谁赢谁负在福特眼中并没有区别,而能拍出博人眼球的照片才是关键,福特与法拉利形象的颠覆,在此也迎来了反转。

在讽刺批判商业与官僚的同时,《极速车王》其实也具有个人意义,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纵然你天赋异禀,也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但正如同这部与众不同的赛车电影用它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长,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它的过程,电影更深层次的内核也正指向于此,我们应当去享受人生的过程,而不是苛求结果的好坏,肯的妥协在我看来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失败,当他驰骋在前方以空无一车的赛道时,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他的妥协并不能归为一种懦弱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比赛仅两月后,肯在驾驶新赛车时不幸身亡,他死在了自己最心爱的赛车上,速度之下,激情之外,《极速车王》的结局或许在我们看来不乏唏嘘,但对于肯来说,这或许就正是他想要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并不只在于长度,更关乎于宽度。

个人评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