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镌璞斋词话》之二

文/孙葆元

.

镌璞斋杂谈之三:

上次说到闺怨诗。之所以提起这个话题,是我读当代很多女诗人的诗,感到有一种仿古的颓废情绪在里边。写一些花花草草,日常起居,情调集中在凋谢、残红、香消之上。眼光凄婉,诗句有隔代之感。闺怨诗是古诗中一个经久不息的题材。闺怨诗的核心是一个“怨”字,情绪很复杂,有表现社会问题的怨,也有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私怨。先看李白的《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年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首诗通过闺怨,描写了家家男人从征,撇下了思念夫君的女人们的情肠,在一个秋夜,家家妇女“捣衣”。捣衣是唐时穿衣的习俗,每逢秋来,妻子要为家人准备御寒的衣物,其实就是棉衣。棉衣浑厚,就放到石砧上用木杵捣平,这样衣服就不臃肿了。在这个有月的秋夜,万户砰砰的捣衣声是闺中的女人对边关的思念。她们盼着丈夫打败侵略的敌人,渴望着“良人”不再有离家的“远征”。这是多么复杂的“怨”情?有国家情怀,也有个人哀怨,它交织成一个时代的衷曲。

请注意,作者在这里用了“月”。月里住着嫦娥,那也是一个孤寂的女人。月光照着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里有千万个孤寂的女人。这是多么高超的写法?隐喻,在不露声色间把离情与怀念写到极致。

再看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诗: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是王驾的妻子,她也是寄寒衣以寄衷情,读之催人泪下。多么真挚的情感,句子是极私房话的,惟其私,才具真情。哪像我们现在的诗,把“私”展览给人看,那不是做假吗?所以最私的情绪才最动人。

三看唐人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句洗练,没有一个废字。写法话里有话,表现了一个欲言又止的女人的心扉。为什么要把啼叫的黄莺儿赶跑?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我要在梦里到辽西去与守戍的心上人汇合。

眼前没有路,只有梦中路,多么凄婉的相思。文在于曲,诗也在于曲。曲衷隐藏在句子里,不是表现在句子外,这就是高手与平庸的差别。思想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真假之别。没有思想的诗是苍白的。之所以叫“诗”,是它只具备了体裁的躯壳。

四看王昌龄的《西宫春怨》:

云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写得并不好,与他的边塞诗,送别诗相比当是败笔之作,可是这首诗中留下了“欲卷珠帘”的句子。王昌龄没有想到,千年之后一首续貂之作赫然唱遍歌坛,然而这不是他的责任。谁都不明白在新的历史时代怎么就有了珠帘闺怨?

好的闺怨诗情绪仍然是积极向上的,那个“怨”是对社会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