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馒头前,先来说点题外话,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人的话题。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挺喜欢一个人的状态。一个人的好处是自在,想要去哪听自己的,想要吃什么也是自己选择,不用考虑自己是否漂亮,要知道,吃饭这件事,如果和不那么熟悉的人在一起,多少总是会觉得拘束。

除非,两人第一眼就投缘,性格相近,当然这样的概率不太高。

从虹桥去豫园的路上,司机说,你今天运气可真是好。我在虹桥开了那么多年车,如此畅通的日子,几乎都没有的。早高峰,居然高架畅通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子停在豫园7号门,这是城隍庙,上海最热闹的老地方,这里,有400多年的历史。如若不是出差,我很少会去人那么多的景点,尤其还是在这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只能自拍,自娱自乐

不过,万幸是工作日。游客也不多。去到下午活动彩排现场,帮着同事一起布置,下午有发言的环节,需要来讲去年团队所做的手艺漫游计划。

对于我这样写作的人来说,写永远比说容易,彩排的时候,瞬间脑子空白,讲出“各位来宾好”之后,就忘了自己的演讲稿,眼神四处乱漂,觉得自己像个小傻子。

好在同事告诉我,盯着一点,盯着一个人说就不会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排结束后,同事还在布置,我就一个人跑去吃饭了。之前写到南北馒头之间的误解时,提到过上海的南翔馒头店,没想到就在这,所以也没有多想,就去打卡了。

今日探店:南翔馒头店

地址:豫园老街87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上海对于城隍庙,对于南翔小笼包都有一份自己独特的情感。来到馒头店下面,仍能看到很多带着上海口音的老叔叔,老阿姨在排队。

“我很早的时候就来过这了,这以前只有两层”,排队的路上, 老一辈的吃客们开始怀旧起来。

南翔馒头店,店名也很谜,不过南方人很好理解,因为小笼馒头,是上海人对于小笼包的称呼。而北方人则总会泾渭分明地将有馅的称呼为包子,无馅的为馒头。无论是包子或是馒头,在上海这个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城市,没有人会在意,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名满天下的上海南翔小笼最初,是源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无锡小笼。

120年前的南翔小笼包,是由黄明贤奠定的小笼馒头的馒头基本形制。皮薄,用不发酵的面粉做皮,一两十个。褶多,一个馒头的褶子要求以32个为佳。肉丰,肉馅用当天的新鲜夹心猪后腿肉斩成,不用酱油调味。汤足,馒头的汤汁来自用陈年老母鸡炖汤煮肉皮而成的肉皮冻。

后来,上海的南翔馒头在顺应着上海的节奏慢慢改变,更讲究肉皮冻在不同馅料中的不同比例,避免少则汤汁不足、多则汤汁偏油而覆盖了猪肉和蟹粉的鲜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说周末的时候,这里的队伍可以排好长。而工作日还好,小小一队人,大约排了十多分钟,大家都很耐心。

去之前我还问朋友,这家店好吃吗,朋友很逗地说了一句,越往上的楼层越好吃,别吃一楼的。后来,在服务员的指示下就到了三楼,这是最新开放的区域,走入店内,原木的配色,环境不错,很干净,很温暖。

服务员特别友好,虽然我是一个人,中午这里也很忙,但给我留了四个人的宽敞的座位,并且第一时间泡来茶水。感觉还是很贴心的。

打开菜单,真的好亲切:各类糟卤,各类酱鸭,各种XO酱小炒,还有老底子的一些小食比如炸猪排,老式沙拉,当然,最重要的角色还是小笼馒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家,果然适合一个人吃,分量不多,不过口味我觉得还是可以。

糟卤三样:毛豆,虾肉,猪舌,很入味了,这里的冷盘居多,因此上菜很快。夏天这样的时间,就特别适合吃糟卤,糟卤汁的味道,和我家人做出来的真的是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上海沙拉也是小时候的味道。沙拉酱厚重粘稠,里面一定有午餐肉。

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西餐就随着外侨传了进来,老上海人迷恋于西餐,它的出现,开启了上海人的小资生活。

受到原材料以及本地人口味的影响,外来的西餐慢慢融入了上海本地的特色,成为富有上海文化代表的“海派西餐”,色拉就是其中一种源自西餐却经过上海人改良的典型菜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沙拉,吃的其实是一百年前上海人对小资的理解。而口感的独特在于沙拉酱,它和超市里买的西式沙拉酱不同,过去,这个沙拉酱都是师傅手工调制的。

蟹黄汤包:皮子有韧劲,咬下一个小口先喝汤,然后真的能从馅料里尝到整块蟹黄,非常实在。和无锡的相比,这里的口感已经调咸,甜味没有那么多,而汤汁很鲜美,蟹黄是限季节供应,吃的就是鲜美。

蘸醋的碟中,放了姜丝,也是用来去腥,而醋,用的也是上海的米醋。对于爱吃小笼包的人来说,真的还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芒果西米露:拿上来,里面是冰冰的,在夏日入口正好非常凉爽。没有用新鲜的芒果,而是用了芒果酱,搅拌均匀的时候,会有一点偏甜。

冰凉的奶味加上芒果酱和小西米,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女孩子总是爱吃甜点。一顿饭里有一道甜点,吃着就很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吃饭,价格总是要吃亏些,一顿饭,吃了170,大头都在那笼蟹黄小笼上,小笼大约要70多。但这样的任性,也是难得的,毕竟疫情期间,已经很少出来旅游,那就借着出差,吃点地方特色吧。

总体的感觉来说,服务很贴心,很及时,而菜的口味虽然没有什么惊艳,但却把老味道保存的很好,来这怀怀旧也没啥不可,毕竟这是家百年老字号。

旁边还有一家开了半个世纪的宁波汤圆店,如果下次再来这出差,就去试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很多人对我说,别去城隍庙,这都是外地人去的,更别去那边吃,没什么好吃的。很多时候,吃东西和自己的心境,心情也有关系。

下午活动的现场,前面的小姐姐问我,这个是什么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笑着跟她说,苏式绿豆汤。薄荷水里,放着各种配料,一大碗红红绿绿。

也许是因为心情好吧,下午的分享也挺顺利的,再次站到台前,忽然不紧张了,把该说的都认真说完了,这样就可以。

离开城隍庙的时候,觉得傍晚的时候,这里还是挺美的,很有生活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条穿越百年的老街,就像是活着的博物馆,展现了上海人百年来的生活样貌,时装店,雪花膏,小资生活就这样起来了。

而那时候的小资,可不像现在的魔都那样疯狂,上升的路径充满了各种名利场。

而一个人最糟糕的时候,不是吃饭,不是散步。而是挤进上海地铁的时候,踏上车,满车的人,连个抓手的地方也没有,整个人前后飘摇。这时就会联想到电视剧,想到自己如果真在这样的城市生活,一定没有归属感,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自己。

终于赶上火车了,虽然从杭州到上海,路上的时间要花去三个多小时,但我也不愿多留,因为家里,有小朋友在等着我讲睡前故事,可不能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