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啥管啥用?你啥也干不成,一事无成!”

“你要是成事了,狗都能成事。”

“三十三岁了,你上啥班了?”

小范跟母亲的沟通,似乎从来没有平心静气过,两人嗓门一个比一个高。

这是央视《心理访谈》一期节目的主人公,一位33岁的女大学生,毕业后在家啃老十年。

而当节目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时,不由得让人心里一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从小的家庭教育里,就没有过“鼓励”二字

小范是家里的二闺女,上面还有个姐姐。

家人对她是有期望的,希望她能多读书,以后有出息。

但是,又对她的一些自主想法和做法,往往都是通过指责来掐灭其热情。

小时候帮家里做点饭吧,家人指责水放多了、少了;

上中学时喜欢设计些天马行空的鞋子、服装,拿给妈妈看却被一顿贬损:有啥用啊?看书去。

小范的热情总是被当头浇一盆冷水,忍耐不住的时候,气愤的她跟家人还动过手。

在农村的家庭里,父母的思想很单纯,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才是出人头地的出路。

那些画的稀奇古怪的设计,就像走偏了的道,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学习。

久而久之,小范跟家人的亲情逐渐降至冰点,谁都看不上对方。

小范抱怨家人从不鼓励自己,家人认为闺女太不懂事。

原生家庭的矛盾,让小范感觉越来越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大学毕业后,家庭教育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小范并非从来没有工作过,上学时还跟同学一起去超市勤工俭学过。

但是,那次的工作体验,让她发现自己有个心理问题:害怕跟陌生人讲话。

一次,小范跟一个男顾客交流时,打了半天磕巴愣是没说清楚一句话。男顾客看着她乐,说她这么大闺女怎么话都说不清楚。那时候,小范心里痛苦极了,她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大学毕业后,小范找了一份销售工作,让她想不到的是,与陌生人沟通的障碍竟然越来越严重。

从小就在打击和指责中长大,小范没有建立起强大的抗压能力,反而走向了自卑的极端,以至于连普通的工作都无法胜任,只得回到家中。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十年。

然而,父母以为毕业后能上班挣钱了,谁知闺女却待家里不肯出去了。这无疑将原本就不讲究方法的家庭教育,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你啥也干不成,一事无成!”“你要是成事了,狗都能成事。”这些话从母亲口中说出来,多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激烈的情绪,让孩子只会备受打击。

诚然,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小范心理阴影的主因,挫折教育不等于一味打击,孩子的成长更需要鼓励、夸奖,没有合理的教育和引导,给孩子贴上“一无是处”的标签,终究把孩子的信心摧毁了。

但是,大学毕业的成年人,即使成长在这样环境中,就只能为原生家庭的过错买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别拿一生的幸福,为原生家庭的过错买单

谁都无法选择成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中,教育条件的差异、教育方式的科学与否,在农村人的观念中,并不会想的那么周到。父母一心想要你成才,虽然打着骂着,但仍然供你读书直至大学毕业,思想的本质与其他父母并无二致。

反观小范毕业后的十年,因为害怕与陌生人讲话,就不工作了。宁肯待在沟通并不愉快的家中,也没有勇气打破心魔走出去,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暴自弃呢?

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成年人的思想正是在不断的刺激和经历中逐渐成熟起来的。

上学时成绩相同,毕业后有的进了大厂月薪是自己的三倍,难道你就必须跳槽去找大厂机会?

工作中业绩平平的同事,愣是被领导相中提拔为主管,难道你就失去前进的动力了?

朋友跟富二代男友结婚了,住豪宅开豪车做全职太太,难道你就非富贵人家不嫁?

显然,我们必须在各种挫折和打击中撑住,让它们积累成自己的人生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状态,改善问题和缺点,如此才能走出阴霾,见到自己人生的光明。

原生家庭的过错,不是颓丧人生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