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只有较量才知道才能高低,文学成就需要测试才知道深浅,但是从古至今就没有绝对的高低,此起彼伏才是常态。武将只要比划一下拳脚就知道谁的能力高,谁的能力低,但是文人却不一样,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要高过别人,测试出来的也不一定就能让人心服,这就是古代"文人相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之间最大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有两个很好的例子做对比,一个是三国时期刘备的两个军师,诸葛亮和庞统;另一个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两个军师李善长和刘伯温。

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句话说得其实就是卧龙和凤雏都是当世一等一的高人,能力自是不必说的。可是最后为什么却没有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呢?其实追根究底也就是文人之间的那种较量,同样是一等一的人才,刘备不可能做到同等对待的,因为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不是听这个人的就要听那个人的,不管怎么说总有一人是不太满意的。为了争功,凤雏惨死落凤坡,只留诸葛亮一个人在这里苦苦支撑着蜀汉的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明朝的时候,李善长和刘伯温之间的争斗却是从朱元璋一开始纳贤良就开始了,特别是李善长那种嫉妒的想要杀人的眼神,从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刘伯温,直到刘伯温去世。

人都说嫉妒心作起怪来,那可是很可怕的,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徐达说:"不愧是进士啊!夸起人来听着浑身舒坦啊!"此时的李善长的表情可是极度的尴尬啊!李善长虽然有才但是却没有考中进士,徐达这样说或许是为了夸赞一下刘伯温,并没有针对李善长,但是在李善长听来就是我这个不是进士的人就不会夸人呗,说的话让你浑身不舒坦。李善长此时的眼神如果能够杀死人,估计刘伯温已经死了不知多少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还不算什么,汤和也要来凑这个热闹,深深的在李善长心上插了一把刀。汤和说:"起兵这么多年了,今天总算网罗到一个金榜题名的进士。"李善长这时听到这句话,浑身的不自在,心里是五味杂陈,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仅仅是因为李善长不是前朝的科举名士,仅仅是因为没有文凭,就这样被一群人肆无忌惮的藐视,其实汤和的话,也不过是在赞美一个人,但是文人之间的这种名声却让李善长不这么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徐达和汤和他们一群武人并没有太多的忌讳,我行我素,认为这不是什么事情。但是在李善长看来就是在贬低他,看轻他,文人相轻的思想格外的凸显。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手拉着手对刘伯温说:"咱们带着你去看看这个虎踞龙盘的金陵城,怎么样。"这句话倒是没什么,主要是这个动作,直接就让李善长给晾在了一边,可想而知心里的这个滋味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人之间的高低确实不好界定,如果想要从表面上看出来点什么,可能就是文凭了。但是这个文凭在古代的含金量并不是最大的,和现在一样,文凭只能代表你有没有上过大学,并不能说明你有真才实学,想要让别人承认你,敬佩你,能力才是你就职的重要的敲门砖。

在现代这个社会,永远不要看轻任何人,可能文凭不如你,但是实力却碾压你几条街,如果针锋相对,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文人相轻并不是一个好的文化发展状态,相反,还会阻碍文化发展,李善长和刘伯温这种状态虽说是在邀功请赏,但却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坛,可见其弊端是多么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