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把加强“领头雁”队伍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力引擎,从选配、储备、培养入手,着力打造一支作风优、素质高、能力强、敢担当的“生力军”,奏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下派干部任职。按照省委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总体部署,结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将向贫困村选派干部任职作为重点,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班子运行逐村摸排分析,排查出73个“造血”功能差,存在返贫风险的村。对到村任职人选从品行、素质、能力、作风、身体等5个方面细化标准,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硬干部”选出来,把人岗相适、村情和干部能力匹配的“好干部”派下去,共选派75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7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职,占到所选派村总数的29.4%。

吸引人才回归。针对外出人才分布散、查找难的实际,统筹推进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以县为单位制定完善吸引本土人才的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提倡县级结合实际需要设立服务村级事务的具体岗位,大力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着力把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与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农村本土优秀人才引回来、用起来、留下来,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全市共掌握农村本土人才1909人,回乡创业达591人。平鲁区创新实施“乡贤培育”工程,共选出新乡贤71名,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4名,一些返乡人才成为带领贫困村发展致富的能手。

动态储备干部。着眼为明年村“两委”换届打好“提前量”,建立农村后备干部储备库,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党委评定等程序,从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乡村医生教师、市县机关“退二线”或者退休党员干部中,选出一批有文化、懂管理、有群众基础的村级后备力量,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活水源泉。采取分层分级培养模式,每年定期对村后备力量进行集中学习培训,选派到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一线岗位开展实践锻炼,进一步提高村后备力量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择优使用机制,对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认可,能够胜任工作的后备力量,在村“两委”班子成员有空缺时,及时调整补充到位。

赋能提升本领。持续提升全市农村“领头雁”示范培训质量,以县级兜底,年度集中培训5天以上,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开启“三晋先锋”县级平台化建设,在山阴、右玉建成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217套,其他县(市、区)也在抓紧实施。这些县区利用建成的视频会议系统,每周对包村乡镇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主干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持续为扶贫干部充电赋能。按照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要求,从2018年秋季起,组织1079名农村干部到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深造,推动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名村干部是大学生的目标。(张智 张占玲)

来源:朔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