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厦大附近的沙坡尾,有很多厦门人和摄影爱好者,曾经觉得,这里是生活气息与文艺结合得最有韵味的地方。但在2015年6月后,有些风景却再也见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停满渔船的避风坞,喧嚣带着海腥味的渔市,偶尔瞥见渔船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儿安静的补着渔网。那船间岸边,不时而过,或停或飞的白鹭,像是在诉说沙坡尾过往的故事:

——沙坡尾避风坞,厦门港朝宗宫就位于边上,肇建于南明永历年间。由于当时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的大批移民迁徙厦门,使厦门港渔业兴盛起来。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厦门港是朝廷指定的唯一通台正口。当时赴台官员、两岸商贾、渡台民众都必须在厦门港沙坡尾的官方衙门办理手续,同时在朝宗宫祈求平安,然后扬帆赴台。

很多人哀叹,很多人觉得可惜,这一片烟火般的生活气息已然见不到了,但很多人不过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沙坡尾已然没有灵魂。可这个世界,本就万物无常,随着时代会不断的变化。回想起来,那会的烟火气十足,却喝杯咖啡,配着退潮时污泥沉积的腥臭味。那个我们记忆中的时代远去的,还有清淤带走的脏乱。

诚然,沙坡尾的烟火远去,可文艺却并未远离。

有人说,那不过是伪文艺。那是否那些滑板少年的艺术西区,那些留存至今多年的店家,都是那么的真实,一点一滴抛却虚伪的外衣,走向真正的文艺本质,只不过这需要时间。而有幸的是,我们作为了这个变化的见证人罢了。

那么,如果你觉得沙坡尾这会只适合拍人像,那就拍拍人像就好。

何况这里是真的还蛮出人像的。那就好好拍几张人像,等再一段时间后,文艺一定会好,等再一段时间后,生活气息也还会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