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费扶贫现已成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

贫困地区的农业往往规模很小且比较分散,看似漫山遍野,实则难以满足企业短期内的大批量采购需求。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的的企业,通常订单较大,往往出现供不上的现象;即使是小批量的采购,也需要从千家万户收集,经济成本较高。

因此,消费扶贫行动的企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接,通过预付定金、指导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入股联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

2、生产水平与产品质量不高

通常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传统,标准化程度低,良品率不高,甚至生产出的东西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此外,目前的消费扶贫大多立足于“有什么就消费什么”,还没有过渡到“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消费扶贫除了要推动贫困地区生产转型之外,还需强化品牌塑造,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3、供应链落后

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消费扶贫产品要经历漫长的供应链体系,然而现实中,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产后分级、储藏保鲜、快递物流、包装文创等都比较落后。特别是有的地方品控不严,甚至“萝卜快了不洗泥”,让消费者感到失望。

因此,必须按照国务院文件的安排,全力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改进各个环节的品质把控,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4、缺乏长效机制

当前,部分企业和平台发起的消费扶贫活动是一次性的,这对化解当下的农产品存量有一定帮助,但缺少后续安排。一些东西部协作的消费扶贫订单缺少长期保障机制,难以推动形成长期的生产发展动力。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长期对口帮扶。同时,进一步探索与农村“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建设等融合的办法,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提升消费扶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