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的保驾护航。其中,有些工作极度危险,稍不留神就容易引发爆炸,比如给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推进剂药面进行“微”整形,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员工徐立平已经在这份职业中默默耕耘了3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火箭的发射要求非常严格,涉及到多重工序,其中任何一步若出差错,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危险,而固体火箭燃料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固体火箭燃料一开始是以浆糊状态存在的,需要加入化学添加剂后再将其浇筑在模具内,才能最终固化成型。燃料是易爆物质,其危险程度也是最高的。由于火箭推进对燃料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浇筑过程没有重来的机会。因此,必须采取先过量浇筑,待完全固化之后,再以人工操作除去多余的部分,而后将推进剂药面进行微整形以保持平滑的复杂工序。最后一步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一步,也是徐立平的本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毫米,药面精度的误差不能再多了。而徐立平整形的精度长期保持在0.2毫米,相当于两张A4纸的厚度。平日里,我们甚至区分不出手里拿的一张纸还是两张纸,而徐立平却要用刀一点一点的对其药面进行“整形”,落刀的位置稍有一点偏离,一不留神手抖了一下,都可能炸出蘑菇云。每次落刀都能听见心跳声,这并非夸张,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带来的惯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有人对此会产生疑问,这种高危行业为何不选择用机器代替?机器操作的优势在于高效化,劣势在于模式化,能用机器代替的行业往往都是灵活性不高的流水线生产,而徐立平的职业,需要的力度甚微,而且药面的平整度不是固定的,每次要求都不一样,机器的模式化很难灵敏地应对不同状况。正因如此,对航天事业有着天生热爱的徐立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萌发了设计和改进刀具的想法。在不断精进这份职业的过程中,他不断结合经验摸索新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独立设计出几十种不同的刀具,以更好地完成精度作业,其中,9项设计已申请了专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徐立平有时一忙就是一个月。有时忙忘了,忘记给妻子梁远珍打电话回去报平安。妻子就会在家坐立不安,要是电话打回去没人接,妻子会丢下手头上的事立马骑车去现场,看到他平安后才会安安心心回家忙自己的事。徐立平工作忙碌,自然顾不了家,妻子从也未抱怨他,甚至母亲生病时,她还安慰徐立平要安心工作,家里有她,让他放心。

一个人为国家付出,家里都为他付出,这种以国为家、以家为国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人动容。同时,徐立平严谨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国的奉献精神,对后辈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