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这句话出自《礼记》,讲述一个关于孝道的深刻道理,那就是作为父母的子嗣,我们在供养父母的时候,要做到的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违背父母的意志,要让他们感到开心。这是除了生活的供养以外,要求子女做得更好的在精神层面的供养了。

古代很多人为了让父母开心,自己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有一个成语叫做“彩衣娱亲”,这个成语的背后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做老莱子的人,老莱子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就经常会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觉得开心,因为心态是影响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老莱子不惜七十岁的高龄,仍然穿上五彩的衣服,装成一个小孩子跳舞的样子去逗乐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感到开心。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容易感到唏嘘,因为老莱子已经70岁了,自己已经是一个需要儿孙来孝敬的人了,对于父母的要求是仍然是亲历亲为,像老莱子这种人,才是真正做到了“孝顺”两个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这样的事例非常之多,所谓的“二十四孝”,就是古代人记录下来的二十四种关于“孝道”的行为,被人编撰成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影响范围非常广,也非常久远。包括彩衣娱亲,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小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许多。但是听故事为的是学习其中的道理,之所以编撰了这本书,作者的目的就是要发扬孝道,让所有人都能够诚心地孝顺父母。

  • 在现代也有这样用尽一切只希望父母能够满意的人,这就是一个江西的孝子,他听从父亲的话,将去世父亲放入缸中封存,千日后打开,父亲如愿成为了肉身佛。

这个孝子对于父亲的话很少有不听从的时候,所以即使是对于父亲死后的要求也尽量满足,虽然父亲的要求显得有些奇怪,但是这位孝子也并没有质疑任何,而是选择毫无理由的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父亲叫做林观荣,是一位佛教信徒。在各种宗教中,总有一些不信仰这个宗教的人难以理解的做法,但是我们要做到的是不知者不议论,对宗教的习俗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万万不可因为个人的不信仰就对别人的信仰妄自评头论足。

这个孝子的父亲林观荣一生十分信仰佛教,这种信仰是发自内心的信仰,并不像普通人一样的有事相求才烧香拜佛,自然也不会灵验,所以林观荣的生活是十分顺遂的,并没有大病大灾。

据说林观荣从小就拥有十分温顺的性格,对于父母十分孝顺,教出来的儿子也是十分的听话,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薪火相传,他们的良好素质在代代相传。林观荣在生活发现自己对于荤腥都不是非常的感兴趣,反而喜欢清爽的素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多人对于荤菜的理解都出现了错误,人们总是草率的把肉类当作是荤菜,实际上荤腥中,荤菜并不是指的肉类。荤这个字是草字头,我们知道草字头一般都是植物相关,所以荤的意思很明显了,指的是一些有着强烈味道的蔬菜,比如葱姜蒜,这些植物因为有着独特的味道,即使是很多不信佛教的普通人也会有不喜欢的情绪。而腥才指的是肉类,甚至范围是十分广的,指的是一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都算是腥的类型。

林观荣发现自己这么一个喜好之后,就开始主动地吃素为主,不吃荤腥。林观荣甚至发现自己对于佛教有着十分的兴趣,正好当地有一个寺庙,林观荣就有机会跟当地的一些僧侣进行很多关于身心的交流,并且觉得获益匪浅。

  • 但是林观荣并没有就此遁入空门,选择了成家立业。值得林观荣开心的是,他所生出来这个儿子从小就表现得十分孝顺,继承了林观荣的良好品质,并且身上有林观荣所推崇的来自佛教的一种慈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出生以后,林观荣更加坚定了要修行的决心,作为一个普通人,林观荣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展现自己的诚心,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是要向自己的信仰而靠近。因为村里的道路不通,林观荣就开始了漫长的修路过程,为了让那些僧人们上下山更加的便利,林观荣开始每天坚持运输一些石头去修路,经年累月,长此以往,这条路终于修建成功了,这是一条山下通向寺庙的路,也是一条林通向心灵的道路。这一切都被装在了林观荣儿子的心里,在他眼中,父亲是这个世界最有毅力的人了。

观荣

在林观荣的晚年,儿子一直尽心尽力、鞍前马后的照顾,想努力让父亲在最后的岁月里感到没有遗憾。林观荣在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之前,喊来了儿子,给他叮嘱一些最后的东西。林观荣要嘱咐的事情就是,在自己去世以后,不要将他的尸体火化,也不要直接进行土葬,而是要进行缸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孝子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奇特的丧葬习俗,这也是与当地人们所习惯的风俗不太一样的。儿子十分纠结,因为如果要按照父亲的遗嘱来做,势必会惹来同村人的议论,老年人都讲究一个“入土为安”,没能让自己父亲入土,实在是一种不怎么孝顺的行为。但是儿子最终听从了林观荣的意思,因为父亲的话对他来说就是必须遵守的,这是为人儿子所要做到的。

缸葬是一种古老的墓葬形式,这种墓葬方式不用棺木,而是用瓮和盆等器具作为棺木。但是这种丧葬方式通常使用于小孩子,如果成年人要进行缸葬,要需要的瓮棺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孝子要找到合适一个来装去世的父亲的瓮棺是十分不容易的,可见一片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瓮棺的底部需要钻一个小孔,这就是死者的灵魂出去的地方。这种缸藏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开始了,这从侧面反应了当时我国的陶器的发展。对于这种特殊的丧葬行为,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对于底部打孔的说法不一,所以存在着争论,但是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值得我们尊敬。

结语

这位孝子在将自己的父亲如愿封入缸中进行缸葬,并且过了一千日以后才打开,他的父亲竟然真的变成了肉身佛肉身佛这种东西并不十分常见,在我国历史上得到的高僧,最后变成的舍利,一种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见的,火化以后形成的特殊晶体,另一种就是这样的肉身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观荣凭借自己的修行,最后能够成为肉身佛,可见其诚心是十分足的。在历史上就有一位叫做慧能高僧,坐化以后成为了肉身佛,并且在没有经过任何特殊手段的处理下仍然保存了一千多年,可见这种肉身佛的神奇之处。

林观荣为什么能够成为这种肉身佛,是因为他自身对于佛教的信仰足够,诚心感动了上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儿子了,因为这个孝顺的儿子能够完全遵循他的遗嘱,他才能最终成功。

参考资料:《礼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