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耳朵里面有耳屎,就会忍不住动手帮孩子清理,就怕耳垢堆积影响孩子听力。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

据相关统计显示:患外耳道感染的儿童,九成以上都有掏耳朵的习惯。可别小看了一个“掏”的行为,背后的危害可不少!

一、损伤耳道皮肤,引起耳道发炎

伦敦大学学院分子微生物学高级讲师AdamRoberts博士表示:耳朵拥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和混合菌群,如果干扰它,那么可能会引起感染。家长在用棉签或耳勺帮助孩子掏耳朵的时候,就有可能将新的细菌带到了耳朵里。孩子的耳道皮肤十分脆弱,来回搔刮,很容易把皮肤划伤,造成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二、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从而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耳道乳头状瘤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刚开始属于良性,但若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则会促使恶变,越长越多,最终堵塞耳道,造成耳痛、耳鸣,甚至晕眩。在恶变因素中,掏耳朵是最多、最直接的原因。

三、容易影响听力

耳道内的结构复杂,家长在孩子掏耳朵的时候,很难掌握深浅,稍有不慎就会损伤鼓膜。由于人的听力和外界的声波震动与鼓膜有很大关系,鼓膜受损,就会导致孩子听力下降。

其实,我们不要嫌弃耳屎,很多时候,它对孩子的耳朵可起着天然“保护屏”作用呢!对耳屎,我们应该保持科学正确的认识。

耳屎在医学术语上叫做“耵聍”,它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物质,淡黄粘稠,有的在空气中干燥呈薄片状,有的黏稠如油脂,俗称“油耳”。

耳屎平时“藏身”外耳道,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当空气中的灰尘侵入孩子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耳屎也能抵御小飞虫侵袭,因为它呈弱酸性,飞虫闻到这个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孩子小,耵聍腺分泌相对旺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耳朵有少量耳屎,不必太在意,它不会影响听力。并且,由于外耳道与下颌关节邻近,一般情况下,随着孩子张口咀嚼吃东西或说话,耳屎就会慢慢松动,自行脱落。

但因为孩子的外耳道相对狭长,肌肉相对较松弛,耳内的耵聍相对不容易排出。一旦耳屎积聚过多,形成团块,那么就有可能阻塞外耳道,从而造成外耳道压力异常,导致听力减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长发觉孩子突然“装聋作哑”,家长话说得小声些,孩子不回应,话说得大声了,孩子却似乎被吓到,那么就有可能是这样原因,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也有家长会疑问:如果孩子耳朵痒,想抓耳屎,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帮助孩子做正确的护理。

家长可以将一块干净的毛巾一角弄湿拧干,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孩子的外耳部位。然后用棉签在外耳道稍微转几圈,不要太往里,就可以将水分和耳朵里的污垢清理干净,这也能够防止外部污垢掉入耳朵内部。

耳朵是孩子重要而又敏感的身体部位,不随便给孩子挖耳朵,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

明天是3月3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爱耳日。

全国爱耳日:中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

请大家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和宝宝的耳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