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四天行程,走访珠三角四座城市、近30个项目,开展四场座谈、四次深刻的内部讨论会……7月末,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到佛山、江门、深圳、东莞考察学习,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党政代表团规模最大、行程最为密集的一次跨城考察,其中有三个地区——顺德、南海和东莞,是与中山当年并列为“广东四小虎”的成员。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举措,形成非常动力。在中山全市上下重振虎威之际、在进入下半年攻坚战的关键期、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紧要关头,中山党政代表团迈出步伐到珠三角城市、到其他“三虎”地区考察学习,是寻求高质量发展之策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自《南方日报》于2019年8月推出《重振虎威——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以来,从区位价值的重塑、产业的转型升级,到城市空间的再造、创新动能的积蓄,再到人才的积聚、城市的发展定位,全面聚焦中山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本期《南方日报·中山观察》将聚焦中山党政代表团的四城考察学习之行,并就中山代表团所关注的“广东四小虎”其他“三虎”改革发展经验,看中山高质量发展之渴、开放发展之策。敬请垂注!

顺德的龙江镇宝涌千亩工业园区,到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足迹遍布珠三角4个城市近30个项目和机构;从村改经验,到企业的转型升级,再到智慧城市建设,关键点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词。7月27—30日,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市长危伟汉带队,率中山党政代表团先后到佛山顺德、南海,江门,深圳,东莞等地考察学习,以“他山之石”如何破局之问,开启下半年中山如何再创发展新优势之行。

在中山重振虎威、加快高质量发展崛起之际,中山市、镇党政班子如此密集到珠三角城市、到当年同为“广东四小虎”成员考察学习,意义深远。正如赖泽华所言,这次外出考察学习,“不是为了看一看、转一转”,“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既要深入思考,更要坚决行动”。

土地碎片之困、产业升级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在年初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中山提出的“四个之困”;面对问题与挑战,不应遮遮掩掩、怨天尤人,更不能畏缩不前、无所作为——全会强调,直面问题的勇气,回望历史的智慧,也是寻找机遇的奋进。中山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组织这次为期四天的外出考察,不仅是要感受到珠三角兄弟城市谋划推动发展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每天晚上的“复盘”讨论会,更是结合所见所闻深化本镇区、本部门政策措施的谋划与落实。奋起的中山,正在积蓄突围的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1 反思与行动

从考察地点来看,中山党政代表团此行,既聚焦产业转型和升级,也关乎城市管理与规划;从形式上来看,既是一场密集的外出学习,也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思考之旅。

在首站佛山顺德,中山党政代表团聚焦“村改”问题学习顺德经验,是对“地从哪里来”问题的探索与回答。以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为契机,2018年以来,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突破口,提出到2022年,彻底让形态破旧、产能落后、安全隐患集中的村级工业园退出顺德历史舞台。在省委省政府、佛山市委市政府鼓励支持推动下,顺德对全区村改发起总攻,出台68份配套文件,探索出多种改造模式,把工业园区改造和整村改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产业园建设等结合起来,坚持哪里影响改造就从哪里大胆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取得了扎实成效。

在佛山南海,中山代表团则考察了佛山西站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枢纽、南海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管理及政务改革、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关注产业聚集高地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山党政代表团是带着如何推动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而去的。作为全国首个以评选制度认定隐形冠军企业的县域城市,南海区积极探索广东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冠军集群”成为该区高质量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同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区域,南海实践为“草根经济”如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提供了经验。

在“后起之秀”江门站,中山党政代表团聚焦的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考察完江门市城央绿廊碧道、江门人才岛、新会陈皮村等地后,赖泽华以一笔钱是“先拿来养鸡”还是“拿来买蛋”打比方,强调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加看重长远利益。谋事以打基础、谋长远为先,这也是处于发展关键点的中山所要密切关注的。

在先行示范区深圳,中山党政代表团除了感受到特别开放的思维模式、特别敢闯的精神状态、特别严格的一流标准、特别务实的工作作风外,还体会到了特别包容的创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通过不断锐意革新,创新发展,建市以来GDP年均增速超过20%,人均GDP位列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跻身全球城市30强;创新指数位列全球第二,平均每天创造60多项国际专利,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10万各类人才,被誉为创业之都、花园之城——而在4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小渔村。随着深中通道建设的推进,以及深圳33号线地铁延长线、深茂铁路等项目加快谋划,未来深中迈入30分钟生活圈,深中同城化、一体化更加可期。当前,中山将努力成为承接深圳创新要素、产业资源溢出的“第一站”。

在东莞,中山党政代表团聚焦松山湖发展经验,就产业园区规划、重大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先进经验做法与东莞进行了深入交流。当前,松山湖正在推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南方先进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谋划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装置等的建设,拥有华为、华贝电子、生益科技等一批科技型行业龙头企业。20年来,松山湖始终坚守“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初心使命,科技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也为中山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方向。

2 改革与突破

今年市两会,“重振虎威”第一次写入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对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所制定的“路线图”的延续。

如何破解难题,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山也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

比如,立足“争”字,在扩大增量上下功夫补齐用地短板;又如,立足“活”字,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坚决向闲置用地、批而未供用地开刀、开战;再如,立足“狠”字,在推进镇村工业园改造上下功夫,学习顺德、南海的经验,给指标给政策,探索镇村工业园改造。

进入今年“交通攻坚年、项目建设年、稳企安商”的下半场,中山党政代表团走进对岸的先行示范区深圳、踏足热火朝天的顺德村改现场、深入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取经东莞科创载体建设的经验、感受“后起之秀”江门的速度与格局,与其说是一场考察之旅,不如说是中山各镇区、部门如何探索“地从哪里来”“干劲哪里来”的现场会。

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可以发现,在中山党政代表团密集的白天考察行程之后,晚上必有一场讨论与交流。围绕所见所闻,代表团成员不仅谈了体会,更谈了办法。小榄镇党委书记梁荣佳透露,今年小榄将推进1000亩工业园区改造,明后年力争改造2000亩、3000亩,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全力破困局、解难题;古镇镇党委书记匡志表态,该镇把“三旧”改造作为今年“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快马加鞭;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伟强表示,村级工业园改造、工改工,不是为改而改,应该立足大湾区时代中山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需要来改;中山市市政数局党组书记叶永忠也透露,中山将与华为、平安集团合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数据和信息化的支撑,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如何向土地要空间,是今年年初中山市委全会明确的一项重点工作。与中山经济体量相当的顺德,给出了一个重要启示。危伟汉在考察中表示,各镇区要摒弃“等靠要”思想,把顺德经验学透、领会透,把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研究好、利用好。中山城市更新局则要尽快拿出更加完善的政策方案,为村级工业园区高标准开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依据。

未来五年定百年。如何把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等关键词落实到工作实处,将基本决定中山未来在湾区经济版图、中国经济版图、世界经济版图的地位,这个共识已在今年年初的市委全会、今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山市两会上一再强调。

在重塑城市发展格局方面,自去年以来中山明确大力实施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这是为更好地参与大湾区建设厘清思路,提升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水平。

在再造发展空间方面,去年中山市出台37项制度重塑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这是要通过铁腕治理土地、规划乱象来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大战略平台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这是为城市高水平建设提供建设经验。

在全面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方面,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和岐江新城从东部向主城区延伸,也重新定义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坐标下的角色:作为全市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将对标雄安新区和国内外最高最好最优,坚持先地下后地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的是集中力量做好、做熟、做旺翠亨新区起步区;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火炬开发区则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定位不动摇,大力引育带动性强的龙头项目,培育更多创新标杆企业,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健康医药、光电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向产业高端延伸,在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中当好先锋;作为全市城市未来的新客厅,岐江新城要积极引进总部经济、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重点项目,加快高端医疗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动工建设,尽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3 当下与未来

直面与反思是今年中山市委全会以来,一直贯穿于中山工作的主线。

诚然,力争当高质量发展的主角,在“追跑”中实现“并跑”甚至“领跑”,需要中山牢牢抓住重振虎威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

可以看见,近期以来,中山上下一心努力走出困局,在主动调结构、去泡沫的同时,也做好稳人心、提信心、干实事的工作,在推动问题解决过程中更进一步识局、稳局、谋局、破局、开创新局。

此次珠三角城市考察之行,中山党政代表团以四个维度进行总结:一要有信心、有忧心。当前中山处于重要历史关口,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作出了事关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朝着认定的正确方向,持之以恒走下去,一定可以破解成长烦恼、走出发展困境——“这一点,中山自己要充满信心。”与此同时,周边城市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山又必须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其二,是要优布局、拓空间。中山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如何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红利,当务之急要重新审视和优化发展的空间布局——包括交通布局、组织布局、平台布局、行政布局,跳出过去的思维定式,拓展未来承载空间;其三,是要办实业、强企业。要想吃鸡蛋,可以选择养母鸡,以制造业立市的中山,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走制造业强市之路;其四,要抓到底、干实事。城市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干部的竞争。“一旦出发,必须到达”——唯有激发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拼劲,激发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闯劲,才能横下一条心,齐心改变中山当前的被动局面。

今年中山市委全会提出了中山打好攻坚战、关键战的核心——“善战者必以守为战,善守者必以战为守”。全会报告提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竞争态势,“守”是守不住的。“中山决不能甘当守业者、守门员,必须观大势、谋大事”,在攻防两手的娴熟运用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实现攻守易势,努力把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把有利的内部因素做到最大。

为此,中山也明确了一个方向:必须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提高“稳”的责任感,增强“进”的紧迫感,抢时间、拼质量、赢主动。

立足当下与未来,报告还对“稳”和“进”的辩证关系进行了阐述:“稳”不是自缚手脚、不思进取,而是该稳的坚决稳住,确保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面对严峻形势,“稳”是底线和基础,但不能一味求稳不思进取,面对危中有机,不进难稳、不进必退,只有“进”才能真正做到“稳”,必须以“进”为目标和手段,以进求稳、以进促稳。

而“进”也不是冲动蛮干、急于求成,更不是急功近利,而是该进的坚决进取,以进的导向引领稳、以进的政策保障稳、以进的改革推动稳、以进的开放扩大稳、以进的质量巩固稳。中山必须拿出奋进的魄力、奋进的底气、奋进的智慧,对认准的事出手要快、收手要稳,以更有力的“进”打牢“稳”的基础,从“掉队者”真正变为“并跑者”“领跑者”。

今年上半年,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4%。相比1—5月6.6%的增长,全市固投单月再拉升超过10个百分点。1—6月,中山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8.19亿元,延续了今年以来增幅持续增长的势头。这背后,也有中山大刀阔斧的重点项目建设:1—6月,中山全市纳入计划的120个新开工重点项目中已顺利开工65个,开工率54.2%,242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1.2%。根据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的数据,从立项到土地出让、施工报建等先行指标情况来看,中山各项数据仍维持着较好的增势。

“我们绝不能在这场大机遇中迟到,也不能在这场大变革中缺位。”中山全会报告提出,中山要全力做好“融”的大文章,积极拥抱大湾区、拥抱大城市、拥抱高科技,在今天当好广州、深圳等超级城市的“配角”,在未来争做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角”。直面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努力走出困局的中山,再一次下定了打翻身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