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恩·麦克莱恩

令人好奇的是,一个英国人是如何痴迷上中国诗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迈克尔·伍德

迈克尔·伍德毕业于牛津大学奥瑞尔学院历史系,除了历史学家身份,还身兼纪录片制片人、主持人、作家等多重身份。如今已72岁的他,参与制作并主持了120余部电视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多与历史、文明相关。

迈克尔·伍德介绍说,自己第一次对杜甫感兴趣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当时,企鹅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平装的晚唐诗词集译本,其中诗人还包括李贺、孟郊、李商隐和杜牧。

“我现在仍然非常喜欢这套书,这些年来,我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很多朋友。我从未在西方诗歌中读到过这样的作品。在当时的年纪,对我而言,那是一个无从想象的世界,我被不可思议地深深地吸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海报

关于选角:“我们想象中的杜甫,就应该长这样”

对于为何会选择伊恩·麦克莱恩,伍德表示,当时伊恩正好在话剧舞台上做一个演出,就是回顾他一生的表演。

“我们发现他回顾自己人生的过程中,和杜甫在《壮游》中回顾自己的人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伊恩的表演非常有渲染力,所以我们找到他,他说先给我看诗,我们就把诗发过去,不到48个小时他就答应了。”

伍德认为,虽然这个项目请伊恩·麦克莱恩是冒了风险的,但这个风险有了回报,也再次证明了诗歌是有普世性的。他透露,后来有很多中国观众给他写信说,“我们想象中的杜甫就应该长得他这样。”

事实上,杜甫这部纪录片也不是伍德第一次与中国结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第一次来到中国,后来陆续到访过中国12次,他于2016年在BBC推出了《中国故事》《中国新年》等系列纪录片,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

那么如何把异域文化介绍给完全不了解的观众?拍摄时如何来选择切入点和视角?

迈克尔·伍德解释说,他们的特长就是通过活生生的文化,通过我们的旅行来进行传记片的拍摄,并且希望不但要反映历史上的场景,而且还要表现在今日现实中的场景,两者交相辉映。

以杜甫为例,他本身人生就是跌宕起伏,经历了安史叛乱,他的个人故事以及历史都反映在他的诗作中,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跳上巴士,跟随他的旅程、复制一遍他的旅程。

“我们的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个旅程,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场冒险。”迈克尔·伍德坦言,拍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其实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拍它不是为了挣钱”。他也很遗憾地讲到,如果能够完全由自己决定,他希望能够制作一个90分钟时长的电影,这样的话观众们就能跟他一起享受更多的细节。

随后,迈克尔·伍德补充说道:“不管是讲一个伟大的诗人也好,伟大的艺术家也好,伟大的思想家也好,我们希望反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活。通过杜甫我想西方的观众可以理解到,中国的观众可以回忆起,中国渊源流长的诗歌传统应该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诗歌的创作是最古老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剧照

“杜甫不但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歌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所以这个纪录片不仅是有关诗人的,而是比诗人更大的一个感受。”他说。

众所周知,迈克尔·伍德喜欢进行实景拍摄,更喜欢去采访一些普通人,他认为这样做能够让纪录片更有活力。

“以前曾经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后一代能够记得以前的文化传承以及历史故事的了,我并不认为如此。”迈克尔·伍德回忆起去贵州拍摄的时候,发现贵商对于他们的一些传说、文化的积累就非常的丰富。

“他们有家族传说,有家谱,有口口相传的故事等等,所以我认为历史不一定要由历史学家来承载,历史也可以是一些活生生的故事。”

对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这个命题,迈克尔·伍德表示其实所谓的中国故事,中国人就是中国故事的储藏库,所以要和活生生的中国人去谈,不要以为这些故事都已经消失了,他们没有消失,他们回来了。

对于未来创作,伍德也不确定会从哪个片子开始着手,他已经拍过了印度的故事和中国的故事,他觉得或许下一个可以拍拍古希腊的故事,总之就是把世界上几个古代重大文明都来拍一遍。

“我本人一直对鸦片战争非常的感兴趣,鸦片战争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我想拍一个能够体现中英两国双视角的纪录片,而鸦片战争最早的开始要回溯到1793年,英国派了一个特使马戛尔尼来觐见乾隆皇帝,我想也可以以它为一个切入点。现在我们听说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和中国的故宫博物馆正在策划一个有关这个期间的展览,所以如果能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拍摄的话,也将会很有意思。”

寄语年轻人:不要忘记人生中的激情所在

当年,还没有把博士课程读完,迈克尔·伍德因为比较喜欢记新闻,所以去做了6年记者。“我们英国有个说法就是,新闻报道往往就是历史的初稿,在这6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因为我采访的是政治和历史这条线,所以我报道了英国很多重大的一些政治危机历史危机。”

迈克尔·伍德拍摄的第一个纪录片,是关于1893年英国北部约克郡矿工罢工题材的纪录片,他拍完之后发现很有趣,因为“我可以利用大电视媒介来讲振奋人心或者说激动人心的故事”。

“一方面它还是有新闻报道的正确性,另外一方面它是一个电视片,所以它能够触及的观众更多。当然了我到现在还在写学术论文,不过读的人少得多,电影电视观众面比较广,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经营这个行业。”

谈到历史纪录片的精标准,迈克尔·伍德认为如果片子能够寓教于乐,又能拍得非常美,能给观众看一些他们之前没有看到过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目标,目前我们生活的世界上隔阂很多,如果通过我的纪录片能够让我的观众们对相互之间产生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同情,更多的同理心,那就很好。”

对于想投身于电影和纪录片的年轻人,迈克尔·伍德也给了中肯之言:“千万不要忘记你人生中的激情所在,保持年轻的的激情火焰一直燃烧,就可以让你整个职业生涯都能够在激情的驱使下继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另外,不管你未来在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答应担任的是什么角色,也不要固步自封,你要了解到整个纪录片制作过程中的其他工序,其他的工种,纪录片是一个图画,文字,声音,还有剪辑的一个结合体,所以你也要了解其他人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们想拍我这样的纪录片,而不是那种所谓的调查新闻,千万记得要发挥同理心,要有爱心,要把你自己放到那些被你拍摄的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否则的话,你的纪录片拍出来以后,人家会觉得它没有心,也不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