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农村,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难题的地方。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的历史性巨大工程,却迎难而上奏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行曲,一首首改变农民命运和农村面貌的凯歌在乡间田野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干部不能“缺席”,更应该以“引路人”的姿态全力以赴投身其中。实践证明,基层干部因其所在岗位的特殊性,其直接面对群众,所言所行被群众直接关注,可以说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干部的形象、领导的方式、方法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认识不到位,改作风难持久。改作风是政治要求,基层干部只有将“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化为政治自觉,在思想上“动真格”,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内在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有的基层干部身上还有“官气”,主要表现在忙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点上一朵花、面上豆腐渣。更有甚者,将上级精神和工作要求,层层简化淡化,下不了乡镇、进不了村、入不了户、到不了人,打雷闪电热在市级,星星点点落在县区级,不声不响冷在乡镇级,无影无踪消失在村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身上的“官气”, 基层干部中存在着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在改进作风,落实“八项规定”中,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基层干部必须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发展农村的干劲、推动农业的闯劲、造福农民的心劲。只有争相沾露珠,接地气,踩泥巴,走访不做样子,工作不走过场,扎扎实实访民生、知民情、解民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拿出真办法,解决真问题,获得真成果,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准,基层干部改作风才不会“风过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