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烟台市上半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为3457.44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比一季度提高6.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省(-0.2%)和全国(-1.6%)高0.6和2个百分点。

抗疫情抓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断巩固拓展,长期向好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积极变化逐步累积,“保”的成效持续显现,“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态势逐步增强,我市经济呈现低位走强、回升加快、好于预期的良好态势。

重点领域生产恢复加快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2.82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GDP高1.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平稳,蔬菜、瓜果持续增长。生猪存栏225.37万头,比一季度末增长19.6%。水产品总量42.26万吨、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1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提高0.4和5.8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3和1.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其中6月份增长5.6%,延续3月份以来当月正增长态势,连续4个月实现月度正增长。工业企业利润降幅逐步收窄,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下降8.9%,降幅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收窄0.3和14.5个百分点。

服务业生产效益稳步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6.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和1%,分别比一季度提高2.1和3.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9%、20.7%和1.4%,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13、13.9和2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利润总额自4月份实现扭亏为盈后,盈利规模继续扩大,利润总额由一季度亏损2.7亿元转为1-4月份盈利0.7亿元,上半年盈利扩大到4.5亿元。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

扩大有效投资,是对抗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举措。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1%,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提高1.8和2.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9位。

大项目投资增势强劲,亿元以上项目个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增长7%、38.6%和26.9%,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7个、同比增长46.8%,完成投资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81.1%、同比提升44.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长7.3%,比一季度提高5.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4%,比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8%,比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9.26亿元、同比下降7.9%,降幅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收窄0.3和3.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降幅分别低于全国、全省3.5和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

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今年以来,我市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分别增长24.8%和10.6%。

服务业新动能增势强劲,以商务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行业增长较快,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研究和试验发展同比增长4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9.1%。

从新消费看,网络销售逆势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高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速18.5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呈现较快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61.8%和32.7%。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加快,“四新”经济投资占比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比1-5月份和一季度分别提高2.6和23.7个百分点,高于全部投资19.1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26.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9.2%,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8家,总数达到823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5家。

外经外贸面临挑战

本土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市外经外贸迎来新挑战。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1276.8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出口780.4亿元,进口496.4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

从主要市场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30.2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67.1亿元、同比增长45.2%。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实现进出口672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进出口的52.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从经营主体看,本土企业进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出口119.9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进出口的9.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607.4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市进出口的47.6%,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

全市合同利用市外资金4019.2亿元、同比增长56%。实际到位市外资金848亿元、同比增长27.8%。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1个,总投资3455亿元。引进“三类500强”项目76个,总投资1855.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26个、中国500强29个、民营500强21个。

新增各类人才1.8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059人,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累计达到1800多人。

市场活力逐步释放

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同比增长8.2%

把受疫情影响的损失补回来。从多项经济指标看,我市经济活跃度正呈现明显上升之势。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6月末全市市场主体89.93万户、同比增长8.2%,其中企业24.99万户、同比增长13.1%。

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197.71亿元,比年初增加384.44亿元、同比增长7.9%,比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

交通物流保持强势回升,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5.3%,民用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21.7%,水路货运量比一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进和企业产能明显恢复,全社会用电量降幅明显收窄,上半年全社会用电下降3.2%,降幅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收窄0.6和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下降4.8%,降幅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收窄1.2和3.9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

一切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上半年,全市就业形势平稳向好,6月当月新增就业2.02万人、环比增长134.7%,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2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46.3%,基本符合预期,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5%,低于3.5%的省控指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上半年同比上涨3.9%,涨幅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回落0.1和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2.4%,分别比1-5月份和一季度回落0.5和2.2个百分点。

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得到保障,全市民生领域支出293.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6.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56天、同比增加16天,县级及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46元、同比增长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91元和12612元,同比增长2.5%和3.3%,比一季度提高1.6和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