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误区就是,哪怕你知道某种心态是错的,也难免会受到这个心态的影响

心理误区系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

上一次是年初讲的“ ”

欢迎点击上面的链接复习一下

本次我们介绍锚定效应

01

什么是“锚定效应”?

简单说,就是我们在决策的时候

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

以第一印象或第一次接触到的一些数值作为基准

像船的锚一样制约着我们所做的决策

举个例子,如果投资者A在市场5000点的时候入场

跌到3500点时,他大概率会觉得非常便宜

而投资者B在市场2500点的时候入场

涨到3500点时,他大概率会觉得非常贵

这都是因为投资者难免会和最开始接触市场时候的价位对比

A跌到3500的时候,一看,跌了30%,够便宜了吧

B涨到3500的时候,一看,涨了40%,够贵了吧

事实上,3500到底贵不贵,和5000点入市还是2500点入市没有关系

因为入市点而对市场的贵或便宜产生判断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最开始的5000点或2500点成为一个锚

而我们围绕这个锚来形成我们的观点

这是新手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日常生活中实际上也有许多地方利用了锚定效应

比较初级的应用是,比如商店促销

往往会写一个原价,然后划掉

再写一个现价,或促销价

事实上这个原价往往是并不存在的原价

即永远不会以原价销售

可能本来卖99元,打折的时候把原价写成299元

然后划掉,促销价写89元

实际上只优惠了10元而已

看上去却非常有吸引力

一些无良商家可能促销价也写99元甚至109元

对消费者来说实际上是有很大诱惑的

当然这种套路如今已经广为人知

大家可能基本不会去看原价

直接去看促销价

或者消费者对平常的价格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原来卖99元,心里门清,所以不会被这类小计俩欺骗

稍微中级的方法是,再卖某一种商品的时候

同时陈列另一种明显性价比很低的商品

以突出要卖的产品的性价比

比如某网站要卖书

卖价标纸质版149

电子版99

纸质+电子版139

我想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选择纸质+电子版139元版

因为这比单纯买纸质版149元还便宜

甚至还会觉得占了便宜

但实际上呢?人家本来就是想卖你纸质版

纸质版149的标价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锚

让139元的价格看起来更吸引人

如果直接标价纸质版139,电子版99

那可能就没有人会买纸质版了

02

如何克服“锚定效应”?

其实很简单,就是你需要一个真正的锚

就如同上文打折促销的例子

当你平时不知道该商品的价格时

你难免会被假原价这个锚影响

但若你深知它平常就值99元

那么这个299的原价你只会当做没看见

所以在投资中,我们需要心中自己有一杆秤

对权益整体市场,股债性价比就是很好的一个锚

股债性价比一定是会均值回归的,所以其历史均值可以当做锚

当性价比低于均值时,比如现在这个时点

我们就大概心里有数,此时市场是贵的

而不必受你入市时点的影响

对单只股票来说,可能难度会大一点

首先看股价不如看估值

但和市场整体性价比不同

单个股票的估值未必会均值回归

因此要同时横向和纵向去对比

也就是和同类型公司去比,和自身的历史去比

理解估值背后的逻辑和预期

从而去判断当前的位置到底高还是低

所以总结一下

克服锚定效应的最重要做法就是自己找到锚

有了真锚,自然就不会受到假锚影响

而真锚需要深入的研究

以价格为基准做决策,基本都有陷入锚定效应之嫌

但也有一些例外

比如大宗商品

我们知道大宗商品往往就是供求关系决定的

其本身不产生现金流,我们不能对大宗商品去估值、定价

因此说,大宗商品可能是没有锚的

历史价格也不能作为它的锚

这个时候就会较难克服锚定效应

就好比现在的黄金

创了新高

因为锚定效应

不管你以什么价格为锚,那么都会得出结论

现在贵了

从而恐高不敢追

但实际上我们通过宏观的分析得出结论是金价仍处在有利于价格上涨的形势中

因此在决策的时候大可不必考虑金价的位置

但也正因为其没有锚,所以我们很难讲它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目前市场看到2300、2500甚至3000的都有人

除了2300是通胀调整后的金价最高点,勉强算一个锚以外

其他的目标价都是瞎喊

能涨到多少真的是无法预测的

只能说随时跟踪支撑金价上涨的逻辑是否还成立

一旦逻辑不再成立,黄金也就到了高点了

03

如何利用“锚定效应”?

所谓心理误区,就是往往你知道却仍难以避免的心理倾向

就好比下图, 我明确告诉你,这些线是平行的,但即使你知道、相信(不信的话可以拿尺子比划一下), 但你还是怎么看都像是不平行的。这就是经典的视觉误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误差也是一样

因此说,既然存在锚定效应

市场就会出现一些因锚定效应而产生的现象

比如最典型的是压力位与支撑位

所谓压力位,就是前期交易密集的区域会形成对价格突破的阻力

这背后的原理就是“回本就卖”

大量的投资者在价格回到前期买入的成本时,就会卖出

这种抛压就会形成一种阻力

阻碍价格继续突破

反过来,支撑位就是前期交易密集的区域形成对价格下降的支撑

这背后的原理则是“不能亏本金”

当然这种心理不只是锚定效应

还有心理账户、损失厌恶等

是许多心理误区综合形成的一种交易行为倾向

这是非理性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发生在市场的

我不是在告诉大家利用这种效应去赚钱

所谓压力和支撑也并非100%都有效

只是说在交易的时候或许可以提供一个参考

最后结束语:

本文看上去很简单

没有复杂的逻辑和深刻的洞见

相信诸位读者其实平日在生活中或投资中或多或少都自己悟到了这个道理

知道不等于做到

大家可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投资中有没有遇到这类问题

比如看上一个股票或基金,觉得有30%-50%的空间

结果第二天涨了3%、4%就觉得太贵下不去手

是不是也是一种锚定效应?

把买入价锚在了第一天的收盘价上?

这个时候该不该追着买?

我觉得如果确实看好空间够大的话

应该追着买

可能会被人认为追涨杀跌

但此时你买入仍然有27-47%的收益空间

哪怕第三天价格又跌了

那无非就是承受一点波动

如果第二天没买,第三天就起飞

那错过的涨幅可就更大了

因为第三天的涨跌幅你是无法判断的

短期的涨跌是很难预测的

所以你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决策

那追着买一定是性价比更高的决策

这个时候就要克服锚定效应导致的难受心理

本系列虽然道理简单

真正难的是实践

希望大家都能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一起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