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燕/文算力、算法、数据量的突破带来了人脸识别应用的快速增长。据全球数据看,人脸识别近五年来以17-18%的速度走出实验室,飞入“百姓家”,而其中增速最快的中国,更是担负起全球人脸识别应用的桥头堡,在政策、资本、人才红利的支持下,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百花齐放。

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方面的因素——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

一、从供给侧来看,首先,我国在人脸识别算法技术层面占领先地位,在数据层面占有绝对优势。在2018年国际人脸识别权威比赛FRVT中,以识别正确率为标准,中国企业位列全球五强。这背后主要依托于以汤晓鸥、丁晓青等专家为首的后备力量的支持,以及我国在人脸识别专利项上的高速积累——从十年前公开专利数量不足200项,至2019年专利公开数量高达6700项。而在数据层面,由于我国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广泛且政府对新兴技术一直以来都报以支持和包容的开放态度,与此同时,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市场庞大,用户基数大,互联网产业发达,在数据采集方面更有比较优势,这些为人脸识别技术在中国范围的广泛应用起到“一级”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整理

同样从供给侧而言,正如上文提到政府对新技术的态度是决定技术应用的“二级”推力。回溯近几年政府在人脸识别领域频频颁布的各项政策,着实是为人脸识别在各个领域的场景落地“保驾护航”。尤其在安防领域,根据前瞻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我国人脸识别70%的市场应用“花落”安防,其中政府是最大买家。伴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相关政策的出台,积极推动了安防智能化进程。这与欧美等国对人脸识别趋于负面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2019年5月,美国旧金山城市监督委员会通过一项法令,禁止全市53个政府部门购买和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包括旧金山警察局。

供给侧的第三大动力则来源于资金的供给。根据前瞻研究院统计数据,2012年-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共发生80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337亿元,占计算机视觉与图像投融资金额比重的40%。其中2017年-2018年人脸识别投融资数量较多,行业投资热情较为高涨,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2019年人脸识别行业投融资规模趋向冷静,但从单笔融资来看,主要向头部企业聚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从需求侧来看,伴随“新基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我们将加速步入“视觉物联网时代”,人脸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主要技术方向,在“视觉物联网时代”必将获得爆发性增长。目前,安防作为最大的应用领域,为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教育”意义,为未来人脸识别在金融、教育、娱乐、医疗、工业等各个领域的遍地开花打下基础。

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下,我国消费者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欧美国家而言更加开放和宽容,这也为人脸识别的大规模快速发展提供了心智的土壤。根据51CTO这项针对超过1,0000名互联网从业人员的调查,为了获取智能体验,只有30.7%的用户不接受信息被收集。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民众,普遍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持有抵触情绪,譬如对于国内广受欢迎的AI美颜、照片分辨率优化等功能,却受到美国用户的大量差评,载有这一功能的苹果手机不得不表示在新的IOS版本中取消这一功能。IBM也在今年高调宣布不再提供任何人脸识别服务和人脸分析软件,正式退出这一市场。不仅如此,今后IBM也不会继续研发相关技术。

人脸识别在欧美国家的保守和谨慎,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对人脸识别技术隐私风险和数据滥用的担忧。为了应对这个问题,AI的发展应重视监管的作用,而不是全盘否定。我们也应该更重视技术在“善”的方向为社会所带来的正向价值。下面我们以人脸识别技术在社区管理和疫情防控两大应用场景为例,来看看技术如何为人善用,为民造福。

案例1:人脸识别技术进社区

2019年年底,商汤与蓝光嘉宝服务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嘉宝智慧社区”。针对社区内不同场景,将商汤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力与蓝光嘉宝服务的管理实践经验融合,协同多种终端设备,与“嘉宝生活家APP”和内部管理及告警系统打通,从而实现社区的智慧化升级,利用技术手段为社区带来便捷和温馨。

其中,最能体现技术人文价值的是,小区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为失智、孤寡老人,以及小孩筑起的安全屏障,实现了社区24小时对老人和小孩的温暖关怀。在嘉宝智慧小区,人们可借助APP自主订阅老人和儿童的进出小区动态。当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检测到失智老人离开小区时,可及时向家属推送提醒,或是对于孤寡老人长时间没有进出小区记录时,系统可向管理人员发送提示,管理人员可进行电话问询或上门探访;而对于儿童在特定时段的门禁出入记录出现异常时,系统也可以自动向家长发出提醒。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失能失智老年人数量迅速增加。根据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失能失智老年人超过4000万,每年大约有50万失智老人走失;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孤寡、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已高达51.3%,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我们经常在新闻中读到空巢老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无人知晓的悲剧,这些惨痛却真实发生的养老、护老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我国养老护老问题上将起到关键作用,而作为小区第一道安全防线——“刷脸”门禁系统恰是为这些失智、空巢老人设置的“电子护栏”,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予老年人最直接的关怀。

同样,社区“刷脸”也是保护儿童安全的天然屏障。无论是对外来人员的实时监控,还是对社区内儿童非正常出入的预警提示,都能在第一时间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儿童丢失的治安风险,用技术手段为在外工作的家长服上一颗“定心丸”。

从“嘉宝智慧社区”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人脸识别在社区管理上体现出的“正能量”和人文关怀,也正符合联合国在全球范围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十七大目标”之一(SDG11)——建设包容、安全、有风险抵御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及人类住区,让所有居民得到包容和支持

案例2:人脸识别技术为疫情防控有序护航

随着国内疫情渐趋平稳,复工复产后的防疫工作成为重点,尤其是对于火车站、机场、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场所,以及复工后的办公楼宇、餐食区域等人流密集区域,引入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非接触”技术作为出入门禁管理、快速支付以及体温检测手段,对于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提高防疫工作效率而言,意义重大。

譬如在办公楼宇中,将人脸识别和红外测温技术相融合,出入门禁设备便可兼具人员考勤和自动检测体温双重功能。当人员通过门禁时,设备在识别身份的同时,快速进行“无感测温”,并记录所有进出人员的体温数据,与内部管理系统打通,对非正常数据做到及时预警。除此之外,人脸识别在办公区内还能实现例如刷脸乘坐电梯、刷脸打印、访客“靠脸”预约等无接触通行功能,以及与支付系统结合的“看脸”吃饭,有效减少排队时间,降低人群聚集风险,为企业的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本文在最开始的几段我们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在供需双重力量的作用下所拥有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技术应用的真正意义不只是创造商业价值,而是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上,通过伦理层面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为人类创造福祉,实现社会价值。不是一味推崇,也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要在“向善”的价值导向下,对现阶段技术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求解。正如上文两大场景案例所描述的图景,技术落地让老有所依、幼有所安,人们可以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体面工作、有序生活。正是这种现实层面的意义和价值,才是我们对人脸识别的市场前景抱持乐观的信心支点。

(作者系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战略生态研究主任)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观察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