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商业的竞争本质是效率的竞争,餐饮业也不例外!详见之前报道:

深圳作为中国餐饮创新重地,历来注重效率与运营。其中,以云味馆为代表的品牌走在了前列。

近日,餐饮O2O专访了“米线哥”迟涣涛,创维出身的他,不仅将电子业的成本管控在餐厅运用得炉火纯青,更从组织效率、品牌效率、模式效率、社会效率等四大维度做了提升。

打破餐饮连锁企业组织越大、效率越低的瓶颈,采用组织模块高管分包制,实现青色组织的提效增速大变革,达到20个总部人员开200家店的目标。

01

组织效率

组织的目的在于降低沟通成本

企业都在讲使命,什么是使命?使命必达、务实求真,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最大程度地凝聚内在的动力。团队伙伴是激发、感召而成长的,单纯的管控难以见效。

云味馆米线学院、知识地图、课程打磨成为企业增长最大的源泉,因此米线哥笑称读书会救了疫情下的云味馆。

关注团队成员的内心与成长,去激发而不是去管控,成为云味馆的核心理念。

2019年云味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10个权重:研发、运营、人才、创新等,采取认领机制,每个高管认领一块或几块任务,每年到年终开总评会。

产品研发只有一个产品(小吃)有贡献,不是人多才创造价值,结果研发中心解散了,转换成外部顾问团队,总部只负责存档、审核等功能。

其实,不在于有没有这个岗位,一定要做无效假设

这个干部不在这个岗位上,企业是不是不行?如果其它干部都觉得他不行,他就应该转岗,或许还可以发挥价值。

当一个伙伴没有创造价值时,他的内心是很慌的。你别看很多高管坐在电脑前,心里其实很慌很慌的。

这人其实可有可无,你即使给他超值的工资、荣誉,其实都没有创造价值。你一定要让他被需要,如果他实在不适合干,你可以把他请出去。

因为这是对他、对企业负责,不然的话,这人就废了。因为你养他十年,出门不说被饿死,但基本上被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品牌效率

餐饮人爱学习,什么特劳特定位、品类战略,学很多东西,很多时候一定要知道背后的逻辑、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做好一个品牌一定要有外部思维,内部思维是一件糟糕的事。定位最关键的是占据心智、提升消费者决策效率。

比如我们去吃一个产品,然后倒推它是不是占据了自己的心智,而且你一下子就会想到它。比如说老乡鸡、乡村基,对应吃鸡肉的中式快餐,费大厨---长沙人最喜欢吃的辣椒炒肉,跟着吃就行了。

这其实就是提供决策的效率。

你跟消费者越近越好,而不是你说一个很绕的话,让消费者理解不了,就容易被忽略。现在信息非常多,创业者在企业中通常有内部思维。

我们天天干一个品牌,我们理解,消费者未必理解;我们觉得熟悉,消费者未必觉得熟悉。

就好像云味馆的logo上的人头,消费者说跟“蒙自源”分不清,我说差太大了,怎么分不清呢?消费者就是分不清。

因为消费者不会特意去关注你,都是一个女人头,虽然我们知道差异很大,但消费者不知道也不会去细究差别在哪里。

所以我们就把云味馆变成为一个“云”字,独一无二的,就是便于提升消费者的决策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很多slogan比如“能喝汤的酸菜鱼”,类似的消费诉求是什么?消费者来吃鱼是为了能喝汤吗?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还是真的是消费者的诉求!

不要小看那些土的、简单粗暴的slogan,适用有效的才是好!

核心的就是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如果要做一个消费者心目中没有的东西,就像在沙漠中种树,树或许可以成活,但成本太高,教育成本太高!

拿水果烤鱼与豆花烤鱼相比,四川的黑豆花很好,麻辣烤鱼也特别好,匹配味道也不错,可能就占据心智,开创一个品类。

而水果烤鱼消费者可能就觉得这是什么东西啊,可能就会抗拒。所以品类不是为了做而做,品类一定是顺应,而不是开创。

就像农耕记——乡下菜、城里卖,而且场景也非常匹配,一进门就是腊肉等等熟悉的场景,整个slogan设计比较匹配。

而云味馆之前的slogan“世界很大,云南不远”话虽不错,但没啥有,或许对文青、小资还有点感染,但长期来说,相对于一个大品牌,这种飘忽的定位作用不大。

消费者心智中想的跟企业或老板想的往往不一样,这也是市场所以迷惑人的地方!

03

设计——降低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

很多企业的设计可能是为了设计而设计,7、8年前场景设计可能特别重要,可能占比80%,我们做一件事情是解决当前痛点、解决当前问题,十年前吃饭好的设计给我们美感,或是稀缺资源,它可以获得成功,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城里吃装修”。

但今天好的设计成为标配,已经成为一个底线,或者成为一个消费者不是那么重视的部分。当然你还是要做得八九不离十,但不是十年前那么重视。

按权重来说,十年前设计占八成,但现在是两成。所以现在的场景设计要重新思考,要与表达的功能高度匹配。不然就很不划算,只是提供了一个新鲜的东西,半年后就没有丝毫价值。

比如云味馆“一锅汤”的设计,一进门就是一锅汤,500天的老鸡炖汤,那大家从这里走就看到;然后我们做的插画,用笨拙的方式表现大山、食用菌、500天的母鸡等等,暗合原生态、无添加的场景,体现食材的稀缺性或传统。

用了十种野生菌,三种可以当主食,七种充当汤渣;吃的鸡肉是供港的黄油鸡,然后做一碗很好吃的米线。同时我们卖最极致的价格,19.9元!

怎么打到这么低?其实背后有它的逻辑支撑的。

因为只有米线卖得多,鸡才卖得多,比如十只鸡配100碗米线,鸡卖得多,鸡汤才好喝!那十只鸡都要像白切鸡一样从汤里熬出来,出品的时候还要再汤里过一下,所以鸡汤的汤色特别好。

而且场景特别好,比如你卖十只鸡,上午挂五只鸡,下午挂五只鸡,顾客一看就可以感知——他家的生意真好,现煲现卖、口味也好、产品也好、场景也好,所有这些都是匹配的,而且你卖得便宜,只卖19.9元。

卖得越多意味着效率越高!效率越高,所有的一切都迎刃而解!

你的汤色、你的卖相、你的场景、你的客户粘性,所有的好处都来了,并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的循环。不是简单的你卖便宜就行了,背后的逻辑你一定要清楚。

04

坎坷的效率之路

效率创新之路,云味馆也走过弯路。

2017年9月云味馆达到相对的顶峰,包括涨价以及2016年拿到风投,但9月之后形势开始出现拐点,同比增幅出现下滑的趋势,我们开始思考,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普遍性门店出现业绩下滑、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候,那一定是跟顾客的链接发生问题了。

所有的业绩结果一定是来自对世界的思考与理解以及能力的变现,反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018我们开始着手创新,其时账上还有几千万现金,本来可以继续扩大战果,招加盟割一圈韭菜,可以进账一两个亿放在兜里。

我们用所有的资源进行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讲出来很容易,花两个亿进行模式创新,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这是要经过灵魂拷问的。

两个亿多好,全世界旅游、大house、豪车、豪表,潇洒。然后把这个钱花出去,变成穷光蛋了,这是一个必须经过灵魂拷问的艰难决策!

我们不要做正确的事情,我们要做勇敢的事情。至于是两个亿在兜里或没有,我认为是要做勇敢的事情。两个亿装兜里开心吗?有可能去澳门一个晚上就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思复盘,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进门先点米线,然后拿托盘选小吃,然后买单结帐,坐下后小吃没吃完,米线就来了,看起来流程符合逻辑。

身在其中我们是认知不到,更感觉不到哪里不对。还是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做反馈,经过多次的学习、思考、考察,发觉——

是不是我们的魂丢了?

消费者进来看到一堆小吃,这些小吃也不是那么专业,至少没有那些大餐专业。消费者是冲着你的小吃来的吗?我们就思考,动线可能有问题。

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呢?首先要做一锅汤吧。为什么,我经常去日本,考察“丸龟之面”,现点现做,从面粉做到乌冬面,产品极致简单。价格方面素的乌冬面大概人民币18元,肥牛乌冬大概30-40元,做得非常棒!

丸龟之面是1999年起步,那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开始。跟中国很像,也是从2019年开始难做。但丸龟之面在20年之间开了一千多家店。

我们从解决问题出发——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什么好东西?什么是我们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丸龟之面就是这样,18元从面粉到面条、吃到这么好一碗面,你在家里能做到吗?答案是做不到。

所以我就想,要做一个在店里能吃到,在家里根本做不到的东西。于是偶然的机会打通外婆老的供应链(关于鸡),后来又打通菌的供应链,以及三黄鸡的供应链。这些也是逐步落实的。

期间有各种问题:比如口味不行,消费者嫌淡,各种差评、各种坎坷。经过不断迭代,到去年8月份景田店升级之后,才觉得这事成了。

然后还不够,云南小锅米线比较慢,要先煮,至少3分钟左右,我一定要30秒出餐,所以要解决干菌、鸡肉怎么出餐等问题,天天死磕,门店终于把难题解决了。19.9元、90克米线、30克菌汤(六种菌熬出来的),消费者在家里做不出来,其他品牌也做不出,只有我能做出来,所以我一定能卖得好!

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摒弃那些我们做不到或者无用的东西,我觉得我那碗汤比星级酒店58元的鸡菌汤好喝得多,正因为我们卖得越好、东西越好、成本越低。大酒店58元的汤喝的人就是几个人,那汤色一定不如我。

因此我们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其实也没有特别难的,这是我们创始人要思考的东西。

德鲁克说过,企业所有的成果源自于外部,内部的都叫成本。今天你想的、我想的、做的事,要是老板自嗨的,那都是成本。所有的成果都源自外部,消费者不认可,这件事就毫无意义和价值。

没有人愿意听我们的情怀之路,最终都要面对我们外部世界。当然我们的品类不同、策略不同、属性不同,所以效率、关注点以及问题都有所不同。

很多人跟我推SAAS、扫码点餐,5年前就说可以给我们省一个半人工,或者说发个劵拉新,一碗20元的米线,优惠5元钱,真正来吃多了,我就亏了。

还要核销把喇叭啊一堆事情,很多做SAAS的都是自嗨,我们用了很多年的点餐宝都不变,最终还是为了客户。

05

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不需要去跟风

现在很多做零售,很多人说米线哥,你做一款云位馆米线产品——自嗨锅,我说做不了,因为你做不过康师傅、做不过统一方便面。

那线上要抢我们很大份额,也就百分之十几而已。

我们只做我们擅长的事,线上品牌我们做不了,美团、饿了嘛烧了一百个亿,亏了那么多年,就是等的这一天。今天人家多赚两个亿,你就受不了,你可以绕开它,还有美团、饿了嘛“二选一”,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力圈在哪里!

我们是要做零售产品?我们是要做外卖品牌吗?

以云味馆为例,开店模型从原来80-100万到现在50万左右,二三线城市1-3万房租闭着眼开店,比如惠州、珠海、东莞等城市,未来惠州将开30-50家店,未来珠三角开1000家店一点问题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在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做,一线城市老店月租1000元、新店500元每平米,开店不赚钱,不开也不行,我觉得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当我们的模型降到二、三线城市的区间,做15-20万就一年回本,然后用裂变、支持员工开店的方式,我们的赛道一下子宽了五倍。

惠州一家很偏的店,疫情期间做了8万,还赚了两万元。

所以做不做外卖两可,应该基于事实,相信生长的力量,而不是跟风。

德鲁克原话,正视公司现实,正视顾客现实。我们以前十全九美公司有众多品牌,人家容易把你忘掉,我们就改,只提云位馆,其他品牌淡化。

下一代模式已经出来了,我担心团队骂我瞎折腾,这一锅汤从2018年到现在团队已经折腾得很痛苦很痛苦,大概开了30家店,不断迭代,这个阶段我们领先两年,问题不是很大。

下半年最新的模式会出来,所有的产品做到30秒出餐,所有东西都是门店加工,表达的场景跟用户高度匹配。

06

宽口与窄口

这是花点时间朱月怡在混沌大学的演讲主题。

她在创业的时候发觉一个痛点,花店鲜花的生意都是几个节假日卖得量很大、平时很少,他就是做线上创业项目。

其实企业就是一个生态,往上有制造、有中央厨房、有物流等等,然后有营销部门、设计策划、运营、培训教育等部门,细分有30个-50个左右的任务,其实并不是每个都是我们很专业在行的。

宽口的意思是社会上我们都能做的、我们未必做得好的,窄口是只有我们能做的,把宽口的业务甩给社会,我们只做我们能做得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做工业出身的,大概六、七年前时兴做中央厨房,说做中央厨房省钱、效率提高、标准化,在前端做好,在后端配合就行了,然后自己加工控制成本,外面食品厂加工成本高。

那个时候我就反对中央厨房,因为最早的餐饮是小批、多品、多SKU,这是跟制造业相悖的,制造业一定是单一品类大规模生产,不然成本降不下来。

我们创新迭代快,当我们为了满足中央厨房的供给半径,违心的开一些店,容易引发决策和行动上的失败。

所以一定要借助宽口的分工。我们供应中心是4个点,高于6个点就交给外面的公司。那什么是云位馆的窄口,只有一个,就是教育!

我们的米线学院、知识地图,实际上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发证机构,给合伙人发证、盖戳,你资格到哪一步,你就享受哪一步的待遇并分享成果。

对于合伙人及股权激励,需要说明的是,股权激励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大家认为做个股权激励就万事大吉了。

这是大错特错。为什么?

比如这条街有十个老板,五个勤奋的、五个懒惰的,五个赚钱的、五个不赚钱的,按理说他砸锅卖铁开了一家店,他还天天睡懒觉,他还漠视消费者,难道这个店不是他的吗?

有的人百分百的股份依然懒惰,有人没有也努力干活。我们是让努力的人赚到钱、分享到成果,这是一个成果分享的机制,而非驱动伙伴的充分必要条件。

所以米线学院就是要把心灵成长、筛选、技能给大家展示出来,激发到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去努力做到技能的提升、能力的提升、磨炼等等,最终达到伙伴成长,伙伴成长了,能开很多店,企业也就能够成长。

大家要思考到底自己擅长什么,是做菜牛逼、还是供应链、领导力强或者选址厉害等等,我们能确定自己的窄口,就像任正非所言,朝着一个城垛、一个目标冲击,今年做、明年做,十年如一,你一定会成功。

你会建立自己的护城河,生长、精进,你的公司会成为有名的企业,就这么简单。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放弃了的最大代价,今天你不做什么、做什么还是最大的成本。

这里不展开讲,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这事弄明白了,这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自己的成长,通常讲的时间成本。

今天讲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术的方面会有所不同,但什么做、什么不做并成为你心目中的企业,这是共同的方向!

-end-

来源 | 餐饮O2O

整编 | 小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