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视频时代,人们的一举一动,随时处在摄像头之下。

无论是院外还是院内心脏骤停,都是生死时刻,是一个高度被关注的场景,也是镜头最容易聚焦之处。

在镜头聚焦之下,每一个步骤都被放大、解读和审视,由于急救措施的合理性与患者存活高度相关,一旦急救措施不到位,而患者没能复苏成功,这样不规范的急救过程将很难获得公众的理解。

最近看到几个急救视频,有不少低级错误。视频就不展示了,我用文字说一说。

案例一:在一个医院内的心脏骤停现场,患者在濒死喘息,一个医生居然在给患者测血压,难道识别心脏骤停需要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来辅助吗?在心肺复苏培训的时候,不是三个指标:反应、呼吸、颈动脉搏动吗?怎么现实中用血压计呢?

案例二:在一个院外心脏骤停现场,现场一位护士恰好遇到参与急救,胸外按压速度高达180次/分钟。我们知道,复苏指南推荐的胸外按压速度是100-120次/ 分钟,在这样的速度下,能产生最好的血流,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如果速度过快,则按压的深度和胸廓回弹也将不达标,效果很差。心肺复苏是医护人员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最多、培训最频、年年考核,然而我们在考核的时候都是高分通过,而现实抢救却速度快到只剩残影。也不能怪护士没学好,而是我们医疗体系的继续教育培训存在严重问题。

案例三:也是一个院外急救现场,一个溺水的患者,被救上岸,现场有目击者已经开始心肺复苏,急救车到达,下来了穿白大褂的,让按压的施救者停下来,医生给患者四肢挨个接上心电导联,录制了一份心电图,然后继续开始按压,按压手法像在揉面。这施救流程很吓人。再重复一次,我们识别心脏骤停,用的是反应呼吸脉搏,不是做心电图,这样做心电图耽搁宝贵的心肺复苏时间。在按压过程中你接上心电监护再去查看心电,才是规范的做法。

作为一个急诊医生,急救老师,有时夜鹰真的看不下去,经常就写写纠错的文章。但也有好心的网友说,“就目前医疗环境下,老师在写这种科普文章的时候,还请再加工一下,虽然做的不妥,但我们依然要保护同行!关上门,怎么说都行,对公众讲就需要注意!相关信息需要加工!避免给当事人不必要的麻烦!只是建议,如有不妥,请批评。”

我觉得网友说的很对。

但我们关着门说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多少改变。某些当事人实际上给大众、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这类急救人员继续这样下去,会给医疗系统带来无穷的麻烦,该淘汰的还是要淘汰。医疗系统内部不淘汰他们,法院会淘汰他们。

如果医疗系统自身不反思、不改变,就将继续失去大众的信任。

确实,120急救自身的使命很高,却经常是个烂摊子,是个费力看不到前途和钱途的活。这样的活很难吸引到更多优秀的从业者,有人用就阿弥陀佛了,不要谈那么高的要求。

但,毕竟这是个救命的活。

自己选的活,含着泪也要做下去。

不要求太多,先做到三点:

1 用正确的方式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心肺复苏

2 按压速度、深度要达标

3 尽早除颤

谢谢每一个参与急救的普通现场目击者和医护人员。

注意,现场急救时,目击者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即使急救不规范,也不担责,这是见义勇为,并非职责所在。

更多急救知识,关注夜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