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菲、巩俐、李连杰、郑佩佩等中国观众熟悉的面孔在影片中悉数登场,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抱有很大期待。

文 | 沈 林

当地时间8月4日,华特迪士尼公司宣布将取消《花木兰》的部分地区院线发行,改于9月4日上线包括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已开通Disney+服务的市场。

制作成本高达2亿美元的迪士尼大片放弃了北美院线,这一决定无疑是历史性的。迪士尼方面回应称这是源自疫情的无奈之举,并不会成为迪士尼影片的常态。

而这个消息,让迪士尼股价在美国时间8月5日开盘后一小时就上涨了9.53%。不过,来自观众的反馈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高定价击退85%观众

Disney+在北美的订阅价格是每个月6.99美元,如果想看《花木兰》还需要再掏29.99美元,加起来大概折合人民币258元一张票,是北美电影平均票价的3倍左右。超高票价也让《花木兰》成为了史上最贵VOD(数字点播服务)影片,比《魔发精灵2》19.99美元还高出许多。

更为坑爹的是,29.99美元买到的还不是永久观看权,按照以往的发行规律,观众购买影片后只能看一次,准许中途暂停但限期在48小时内看完,看完或超48小时未播完影片都会过期失效,需要再次购买。

因此,网络上投票“是否愿意花29.99美元在网上看《花木兰》”时,参与投票的9万多用户中有85%选择了“不愿意”。除了高于院线的定价让观众剁不下手,还有网友指出:电影院的票价买的不光是电影,还有电影院的服务。电影院里大屏幕、音效、舒服的椅子等带来的沉浸体验,和单纯在流媒体平台上观看影片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迪士尼来说,动画片的巨大成功是他们得以如此操作的底气。1998年《花木兰》上映后,作为迪士尼的首位中国公主,受到了巨大欢迎——9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最终获得了超过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提名,更是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真人电影改编,也收获了全球电影市场的关注,在迪士尼看来,关注度如此之高的电影,只要有700万人购买了服务,他们就回本了,剩下的都是纯利润,定价当然是越高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因为疫情影响,迪士尼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其公布的2020年第三财季营收为117.7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2.62亿美元下降41.8%;净亏损为47.18亿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4.30亿美元。

迪士尼表示,疫情令其公园、体验和产品部门在第三财季损失了约35亿美元的收入,其中主要减少原因是因疫情导致的主题公园停业等方面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迪士尼将《花木兰》的北美放映定档在3月27日,连首映式都做了,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最终不得不推迟档期,先改到7月24日,后改到8月21日,上个月末则宣布撤档,如今宣布上线流媒体。也是希望《花木兰》能为其恢复一些元气。

事实上,用《花木兰》为自己的Disney+引流,也是迪士尼的考量之一。作为第三季度中唯一收入同比上涨的业务板块,迪士尼CEO公开评价Disney+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自2019年11月正式上线,凭借影版歌舞剧《汉密尔顿》的成功,目前Disney+订阅用户人数达到6050万人,提前四年实现了到2024年将订阅用户人数提高到6000万人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木兰》的高昂票价也依旧会带来一批新订户。“即使6050万订户中只有10%的人观看《花木兰》,给迪士尼带来的收入都有1.8亿美元。加上影片在其他国家地区的票房收入,最终并不会造成损失,甚至可能带来盈利。”

曾涉辱华争议,中国观众会为《花木兰》买单吗?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的一个大IP。当年迪士尼欲筹拍真人版电影时,中国正当年的女演员大部分都曾报名试镜,最终刘亦菲获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亦菲和1998年动画片中的木兰重叠,活脱脱是画中出来的,加上巩俐、李连杰、郑佩佩等中国观众熟悉的面孔在影片中悉数登场,不可否认,中国观众对于这部电影抱有很大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演员选的成功不代表成片同样如此。去年《花木兰》预告片出炉后,国内一片看衰。因为里面截取的片段更像是西方对中国的片面且浮夸的了解。尤其是李连杰扮演的皇帝,几乎和经典辱华形象傅满洲一模一样(别说小编上纲上线啊,君不见他美,现在连100年前的老片《乱世佳人》都因为黑人运动涉及政治正确下架了,更何况是这两年的新片呢,亚洲人的歧视就不是歧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满洲这一角色,是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在上世纪初创作的《傅满洲》系列小说中的反派人物,最初于1913年在《傅满洲的谜团》中出现。他高高的个子、黄皮肤、眯缝眼,还有标志性的上挑的眉毛和下垂的胡子,被视为是典型满清官员的形象。傅满洲诞生于仇视和恐惧黄种人的“黄祸论”在欧洲盛行阶段,因此也成了西方对中国恐惧心态的一个形象化符号。1940年美国电影《傅满洲之鼓》上映后,傅满洲的“邪恶形象”更加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漫威影业筹拍华人英雄为主角的电影《上气》,演员梁朝伟饰演的反派角色“满大人”,被指是以傅满洲为原型创作的,作为一个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文化符号,许多网友认为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连带梁朝伟也受到了不少恶评。

《花木兰》中的李连杰扮演的皇帝形象也是如此,在历史真实中,南北朝的帝王里可不会戴这种黑暖帽,在动画片中,皇帝的形象更是温厚儒雅,怎么还原都不会是剧照里一脸奸相的清朝男性装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明显夹杂着主创人员的私货外,花木兰诗词中的“对镜贴花黄”在影片中的展现居然是直接是将脸妆化成黄色宫廷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花木兰一个北方人却住进了福建的土楼,也是让人贻笑大方。更何况从时间线上来看,福建土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与花木兰所处年代相距甚远。难怪网友评价:迪士尼的《花木兰》是“中不中,洋不洋的,古里古怪”,侮辱了中国文化。

此前,国内影院恢复营业后不久,有消息称原定于8月21日上映的电影《花木兰》,被迪士尼公司从排期表中删除。

迪士尼方面表示《花木兰》将于9月4日上线迪士尼流媒体平台Disney+,而在无法使用Disney+业务且影院已复工的国家、地区,则将在影院同日上映。不过,上海市发行放映协会对媒体表示,目前尚未有该片将于9月4日在国内上映的明确消息。

《花木兰》起用了不少中国演员,可以想见是想讨好中国观众的,但主创们却没有做好功课,既不贴近真实的中国文化,也没有还原动画片,甚至还夹杂了一些私货,恰逢疫情影响,让这部电影放弃了北美院线,但就算在中国如愿上映,还会有中国观众愿意买单吗?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