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历史剧《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剧中的魏东亭想必并不会陌生。

他是康熙皇帝的老师魏承谟之子,同时也是与康熙相伴长大的发小,无论是在康熙身边担任贴身侍卫,还是在地方担任督抚一级的封疆大吏,哪怕是被康熙安排在台澎担任一介县令,都做到了尽职尽责,并且始终对于康熙是忠心耿耿。最终,康熙破格将其晋封为“毅亲王”,以褒奖魏东亭的一世功勋,这也是他们之前亲密关系的最好见证。而魏东亭最终也是以寿终正寝的结局收场,其死在了康熙去世的前一天,进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亲自送葬,可谓是以极为“荣耀”与“光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当然,魏东亭是《康熙王朝》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于是乎,魏东亭又继续得以出现在了《雍正王朝》的剧情中,只不过这里的魏东亭是以略显苦涩与悲凉,甚至让人觉得还有一丝“窝囊”的结局收场,可谓是与《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是大相径庭。

而纵观《雍正王朝》的剧情,魏东亭之所以出现如此结局,康熙皇帝纵然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整个过程中,魏东亭自己也是“昏招”频出,以至于他已经无法,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颜面”再向康熙进行求助,最终魏东亭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与罪责感,用悬梁自尽的方式,自我终结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东亭欠下户部巨额的债务,康熙皇帝本人是难辞其咎。

魏东亭欠下户部巨额的债务,康熙皇帝本人是难辞其咎。

雍正在魏东亭的灵堂之上,大肆痛斥魏东亭生活奢靡、挥霍无度,并将他们批判为是“不孝子孙”。之后,在康熙对魏东亭的死深感内疚的时候,张廷玉也用“教子无方”和“不善持家”来评价魏东亭。

的确,魏东亭在处理家庭内部问题上的不善,使其无法维持生计的原因,但是,真正让他落下如此亏空的人,并不是他自己以及他的子孙们,而就是康熙皇帝本人。

在此之前,魏东亭曾在江南担任封疆大吏,这是人尽皆知的“肥差”,就连魏东亭本人也承认,在任的这些年他确实攒下了不少的家当,虽说不是赚的盘满钵满,能够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但是保证此后几代的不愁吃喝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康熙的“南巡”瞬间让魏东亭从“富翁”,变成了“负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六次南巡,两次都住在了魏东亭家中,为了让康熙满意,魏东亭必然是要尽皆全力,不计回报的投入。于是他就这样搭进去不少的银两,就此落下了亏空。

实际上,魏东亭完全是可以伸手向康熙把这份投入要回来的,或者退一步来说,就是他亲自向户部陈述缘由,也不是得不到报销与补偿,只不过,魏东亭并没有如此。

一方面,按照魏东亭的说法,他自觉深受皇恩,因此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康熙对其的厚爱本就是分内之事。另一方面,就是他与康熙皇帝的关系太过于特殊,如果他还要伸手向朝廷要银子的话,不仅会让自己在朝堂之上饱受非议,就连康熙皇帝也会颜面无光。

而不管康熙皇帝知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与内情,他都无法回避正是因为他的南巡下榻才导致了魏东亭的债台高筑,在这之后他也没有进行过问和核查,使得问题一直被遗留了下来。所以,此时的康熙皇帝是难辞其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东亭因为自己的“昏招”频出,进而将“求生之门”一扇扇堵死。

魏东亭因为自己的“昏招”频出,进而将“求生之门”一扇扇堵死。

如果说魏东亭在最开始的时候,就主动向康熙皇帝阐明自己“欠债”的原委,并且将自己的困难对康熙进行诉说,康熙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然而,魏东亭一次次的选择了用错误的方式,上演了一出出极为荒诞的“闹剧”,不仅让让自己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与回转的余地,反而深深的卷入到了皇子之间的争斗之中无法自拔,彻底沦为了各方势力加以利用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就是魏东亭主动“暴露”了自己,从而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就在康熙刚刚发布要追比欠款的消息的时候,魏东亭便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份,主动与其他官员一道来到了八阿哥胤禩的府上,实际上,这就是明显的在告诉外人自己欠了国库的银两,并且是无法偿还,所以只能求助于胤禩等人。

随后,魏东亭又再一次的“自降”身份,与欠款官员来到朝阳门码头,迎接从江南筹款赈灾回京的雍正一行,就此表明自己此时的心虚与焦虑,也算是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软肋。

而也正是这两次的抛头露面,不仅将魏东亭欠款的事情公之于众,更是使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同时因为其与康熙关系的特殊,他也就此成为了所有欠钱官员们争相效仿的目标。

试想下,如果魏东亭不是在如此公开的情况下明示自己欠了户部银两,而是在私下向雍正,或者是康熙进行阐述事情缘由,即便是不能就此免除债务,也会被予以特殊照顾,而事情已然到了如此地步,即便是想雍正和康熙想要帮助他也会因为舆论的压力而无法施以援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魏东亭开始了一系列的“有病乱投医”,捅出了不少事端。

在面对雍正和田文镜的苦苦相逼的时候,魏东亭先是找九阿哥胤禟帮忙未果,随后在听从胤禟的建议找到了十三爷胤祥,让其帮自己求情,而也正是此举,让胤祥与雍正之间险些出现巨大矛盾与隔阂。此时的魏东亭无疑成为了九阿哥胤禟挑拨雍正与胤祥之间关系的“帮凶”。

在此之后,魏东亭则是继续被皇子们当“枪”使。

八阿哥胤禩得知雍正故意抹去了太子胤礽几位亲信的欠账记录,于是告诉了大阿哥胤禔,而胤褆也不想公开对抗胤礽,便立马告诉了魏东亭这一消息。

得知此事的魏东亭思考不考虑后果,又一次大闹户部公堂,进而直接将肖国兴、黄体仁、司马尚等人供了出来,就此将太子胤礽也卷入到了其中,而这也将雍正此前为了维护太子形象的所有努力付之一炬,迫使胤礽只得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筹款还债。

可以说,此时的魏东亭只想着尽快摆脱欠款的危机,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皇子之间争权夺势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魏东亭本想求助于众位皇子的力量以自保,殊不知,在被反复的利用下,已然卷入到了皇子之间的争斗之中,并且是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已经彻底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从而也就此站在了康熙皇帝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不仅是魏东亭“没脸”再求助于康熙,康熙也只能“放弃”魏东亭。

如今不仅是魏东亭“没脸”再求助于康熙,康熙也只能“放弃”魏东亭。

康熙之所以如此看重此次的“追比户部欠款”,甚至不惜以一个亲王的头衔作为褒奖,可以说,康熙已经将他的目的表现的非常明确了,就是要让国库充盈起来,以缓解整个国家的财政危局,避免再出现此前黄河两岸遭灾国库却无款可拨的窘境。

并且康熙也是将他如此的决心与目的,进行了充分的展现。

三阿哥胤祉挪借了国库银两用以编修《古今图书集成》,这件事情得到了康熙以及众多朝臣的认可。按理说修著这样一部巨作,由国库出资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康熙硬是才能从自己的体己银子中拿出钱来,让胤祉先将欠款归还,这就是在表明,在归还国库欠款这件事情上,即便是康熙本人的意愿与决策也要为之“让步”,国库存银的恢复是高于一切的当务之急。

而在这之后,康熙对于魏东亭,对于向他求情的老功臣们,也是没有对其免去欠款,而是继续从自己的体己存银中支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有了这份决心还不够,康熙也需要能树立起一个典型的“案例”,将自己的态度昭显的再明确一些,而此时的魏东亭则非常悲剧的成为了“牺牲品”。

一方面,还是因为魏东亭与康熙皇帝的关系太过于特殊了。

魏东亭与康熙皇帝自幼一同成长,与兄弟无异,之后也为整个大清王朝尽职尽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功业,在朝中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就连康熙的一众皇子,在人前对于这位“魏老爷子”也要给予足够的尊崇。

也正是因为如此,魏东亭无异于成为了所有欠款官员的“标杆”与“榜样”,他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追比欠款的走势。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魏东亭自然是无法将欠款还上,如果康熙在这个时候“偏袒”魏东亭,则很难再向其他官员们施以强硬政策,很有可能这次的追比欠款也将无疾而终。

所以,康熙也只能用默不作声的方式,让魏东亭自生自灭,而这也无异于是用一种“杀鸡儆猴”的方法来震慑其他欠款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魏东亭也必须要为他的错误而荒唐的行为来“买单”。

此时的魏东亭,已然成为了一块“烫手的山芋”,所有皇子都对其是敬而远之,这其中,有坑过他的,又被他坑过的,还有的则是害怕再被魏东亭“拉下水”,受到牵连的,可以说魏东亭之前是皇子间相互倾轧的“棋子”,如今却成为了一颗不折不扣的“弃子”。更为重要的是,局面已经被魏东亭自己折腾的无法收场,康熙对此也是无能为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此时的魏东亭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更加清楚了康熙的态度,如果说此前没有向康熙求情是碍于情面的话,现在则是彻彻底底的罪过深重、无颜在面对康熙了,于是魏东亭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魏东亭去世后,康熙皇帝还是尽显“仁德”之道,拿出了自己体己的四十万两银子,其中的三十五万两,是替魏东亭还清户部欠款,另外的五万两则是交由魏东亭家人,而这实际上也算是康熙对于魏东亭的一丝愧疚与歉意,同时也是在向魏东亭说明着自己将其最终“牺牲”和“放弃”掉的原因,以及康熙在当前形势下的迫不得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还要补充说明一下,“追比户部欠款”,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不过这件事并不是发生在康熙朝时期,而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并且主持“追比欠款”的也不是雍正,而是当时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同时兼任户部尚书的十三阿哥胤祥。

配合着雍正的铁腕政策与高压态势,胤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拿出了“只认钱不认人”的强硬态度,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武百官,但凡不能按时还款的,一律抄家论处。最终,“追比国库欠款”顺利完成,清朝的国库存银也从康熙去世时的不足七百万两,猛增到了将近六千万两,不仅推动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在雍正朝时期的发展,更是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