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美文哲学”,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很不喜欢“百忍堂”的故事,在很多碑帖书法店看到一张大纸上只一个字“忍”,也很讨厌,就像看到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种“忍哲学”,庸俗又酸腐,这是在教化人们一种人生态度么?

“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你看“忍”这个字的形,就知道忍为什么“危险”了,《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胡发贵)中说“忍”的本义是“含怒如怀刀”,实际上,刀都不是,是刀的最厉害部分“刃”,还要乖乖的一动不动(《高级汉语词典》),还要不形于色,让人觉得就像一个怀揣匕首的歹徒,蹲在黑暗的角落,伺机打劫,自然很危险;网友铎乐然乘瑾打趣解释说:“忍,就是一直要忍到心头插刀,也不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把这把刀拿出来就有血刃之灾,那是你没有忍,把刀放在心底,不拿出来,平安无事,那你就是忍了”。——网友

忍的太多,装了一肚子刀的人,你还敢不敢和他玩?万一他那天一不高兴,把这把刀拿出来,你不就惨了。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细想孔子这话,很“险恶”,“小忍”是为了“大谋”,就像越王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忍”了,可是爆发了,然后让你吴家家破国亡,很厉害,是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谦,你以为林冲好欺负,他就是忍着而已,你看看,山神庙里的一幕,怎么样,Over!

“忍”是一件很无奈的事

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他的这个解释我觉得很是贴切。逆来还得顺受,很苦涩,老百姓就是这样忍着的,他们不操多余的心,只关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他们忍着,安分守己地做着一个苦涩的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先生在短篇小说《八月骄阳》中,讲了三个“闲人”在太平湖公园发现一位老人自杀的故事。这一天,太平湖公园来了一位老人,从早上坐到天黑,第二天一早,他们在湖中发现了老人的遗体,这位老人就是老舍先生。几个人搞清楚事情原委后,十分不解,“那干吗要走了这条路呢?忍过一阵肚子疼!这秋老虎虽毒,它不也有凉快的时候不?” ,这就是老百姓典型的“忍”,忍着,等天凉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可杀,而不可辱”,老舍是“士”,他不怕死、不怕挨打,但不能忍受辱,但是,很多人选择忍,他们凡事忍着吧!“忍着,富耐着,穷忍着,睡不着眯着”!就像《百忍歌》中唱到的:“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

元代的吴亮编写了中国第一本以忍命名的书《忍经》,《四库全书总目》说吴亮“会集群书中格言大训,以为一编”,看起来对“忍”(其实吴亮汇编的忍,还包括仁、恕、宽、量、器等)极其推崇,但吴亮身为元朝四种人中最为下贱的南人,别无他法,只能选择“忍”,他只是寻求心灵的解脱和精神的安慰罢了,我甚至觉得他就是拍马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迂腐又庸俗

“百忍堂”张家的故事,是忍的典范,但我怎么就非常讨厌。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郓州有人曰张公艺,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感觉这100个“忍”字就像一道环环相扣的铁锁,生生将一家人捆绑在一起。为什么不能给家人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呢?让家人畅所欲言,有冲突解决冲突,是包容,而不是“怒而怀刀”,这不知是福份还是悲哀?真是迂腐透顶。

总结

一个“忍”字,让人想到危险、无奈、酸腐。其实,“忍”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推崇“忍”文化,让民众不要发声,少生事端,天下太平,“忍”也是百姓保全生命、躲避迫害的法宝。

随着时代变迁,迂腐的“忍”也应该抛弃。依我看,忍,太狭隘、太压抑、太容易产生积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乘船”,那不是“忍”,是肚量,能自我调节,能消化、能运用自如。如果你不是勾践、张骞、曹操,刘备,韩信那样的英雄,具有“忍小谋大”的谋略,还是不要“忍”,李逵快意恩仇的性格也招人喜欢,张良拾履不怨是气量,司马懿羞辱我、我诸葛亮不生气,那是格局。就是一个普通小民,“逆来顺受”太苦涩,畅快一点,凡事“想开了”,随遇而安也轻松许多呀。

美 文 哲 学

belle-lett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