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长青

什么是快乐,如何获得真正持久的快乐?《淮南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乐(来源 | 图虫创意)

什么是快乐?

淮南子》认为,快乐就是指人们得到他应该得到的满足。“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原道训》)。“人得其愿”,“夫人相乐”(《本经训》)。人们只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心中才能快乐。“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原道训》)。得到快乐的人,不把奢侈当快乐,不把廉洁作为悲哀。《淮南子》认为,居住京台、章华,游览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里品尝的是煎炒烹炸出来的美味,坐着高车骏马驰骋于平坦大道,垂钓射猎于潇湘之上,这都不是真正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南子》书影(来源 | 网络图片)

《淮南子》认为,快乐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愉乐,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人们内心的快乐远远超出外部感官的快乐。“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本经训》),大凡人的心情,不喜不怒不违背性情,就感到快乐。“凡人情,说其所苦即乐,失其所乐则哀”(《缪称训》),人们脱离了自己痛苦的事情就是快乐,失去了自己快乐的事情就是悲哀。“心有忧者,筐床祍席弗能安也,菰饭犓牛弗能甘也,琴瑟鸣筝弗能乐也。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诠言训》)。一个人心中有忧愁,舒适的床席不能使他安眠,美味佳肴不觉得甜美,弹起琴瑟也不能使他快乐。只有祸患解除,忧虑消释,他才能吃得香睡得安,游玩快乐。“今囚之于冥室之中,虽养以刍豢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泰族训》),也就是说没有人身自由,虽锦衣玉食,也不会快乐。只有“鱼得水而游焉则乐”(《主术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图虫创意)

如何获取快乐?

守住“道”这个根本。根据道统万物,“一立而万物生”的理念,人们要获得快乐,就应遵循天地间的常道。“能存至此,其德不亏。万物纷糅,与之转化,是谓至德。至德则乐矣”(《原道训》)。《淮南子》认为,能够保守住“道”,他的德性就不会缺陷。万物虽然纷纭错杂,却能和它一起转移变化,这就叫“至德”。有了“至德”的人是很快乐的。“乐亡乎富贵,而在德和”(《原道训》),快乐不在于富贵,而在于道德和洽。“道”“顺之者利,逆之者凶”(《原道训》)。违背了“道”则“不能反已,而天理灭”(《原道训》)。人一旦违背了常道,就不能回归到本性上去,那么天性就衰灭了,也就失去了获得快乐的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图虫创意)

坚持“以内乐外”的快乐方式。所谓“以内乐外”,就是指人们以内在的精神修养、宁静平和的心态和审美情趣去感受外在事物的美好,而内心得到满足,获得快乐。《淮南子》主张快乐的获得要“以自得之”、“自得而已”(《原道训》),强调快乐是发自于内心的自我满足。“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湫漻寂寞,为天下枭”(《原道训》)。由于内心得到满足,所以可以用内心控制外部的情欲,所有的事情都不会被废弃。“内心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外部的情欲就能够得到牧养。内心满足,就会使体内的五脏安宁,各得其所,就会不忘喜怒,耳聪目明。通达而不受阻碍,坚强而不会被折断。没有什么过分的错误,也没有什么不能得到的。处在小的地方不会觉得狭窄,处在大的地方也不会觉得空旷。灵魂不会感到急躁,精神不会感到烦恼。清静恬淡,这才成为天下的枭雄。而“以外乐内”就是依赖追求外在物质享乐来刺激感官。耳听钟鼓管弦,眼瞧靡漫之色,陈酒行觞,夜以继日,弩弋高鸟,犬逐狡兔,这种快乐的样子,似乎是到了人生的极乐境地,但当享乐者“解车休马,置酒彻乐,而心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臾平”(《原道训》)。《淮南子》告诫人们,只是依靠外面的快乐来抚慰内心,当音乐奏起的时候就快乐,歌曲终了的时候感到悲哀,悲与喜交织影响,精神就会发生混乱,得不到片刻的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图虫创意)

节欲、知足是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淮南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内心恬静寡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原道训》)。但不是一概反对情欲,而是反对穷奢极欲,纵情声色。因为“患生于多欲”(《谬称训》),“嗜欲者,心之累也”(《原道训》)。“嗜欲连于物,聪明诱于外,而性命失其得”(《原道训》),由于对外物嗜欲无度,聪明被诱惑到外物上,所以性命便失去了根本。因为嗜欲贪得销蚀了人的满足感,使“欲望的满足”难以实现,从而使快乐沦为水中之月,所以要“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其思虑”(《原道训》)。也就是说要约束人们的职守,减少人们的需求,抛弃名位势利,消除人们的贪欲,减少人们的思虑。“过节,则养性知足”,“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诠言训》)。只有欲望不超过限度,保养天性知道满足,才能够不被外界权势利益诱惑,保持长久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今日头条)

只有达到“没有快乐”境界的人,才能获得“终极快乐”。一个人只有通过精神升华作用,才会有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睿智,才可以用超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外物,能够保持“纯粹朴素,质直皓白”,自得天性,即使是栖身大树之下、山穴之中,也足够适合自己的情趣。如果没有能做到自得天性,即使君临天下,把万民作为自己的臣妾,也不能够保养性命。“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精神训》),心术正直,不追求淫邪之乐,那么就没有正乐而不能得到。“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极乐矣”(《原道训》),能够修炼到“没有快乐”境界的人,那么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那么就可以达到快乐的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图虫创意)

《淮南子》的快乐之道,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幸福快乐思想。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目标。研习《淮南子》的快乐之道,学习古人的生活智慧,为我们正确追求幸福快乐生活指点迷津,大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