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洁的街道槐柳成荫、古朴的民居规整如一,夕阳的余辉给这个小村庄增添了一份静谧。

这里就是黄河岸边的毛楼村,它面临黄河,背依大堤。黄河水流经这里,曾经让这个昔日的“落河村”多年间一贫如洗;而今的毛楼村,是远近闻名的毛楼生态旅游区,黄河岸边人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可以“坐地生金”,这是母亲河给予黄河岸边人的特别“关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仲夏时节的毛楼生态旅游区内格外有人气。特别是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很多本地或周边地市的游客慕名来毛楼观赏黄河,感受一番“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壮美。这个时节,也是黄河守岸人最忙碌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一早,毛楼村70多岁的“老船手”曼兴俊准时来到景区岸边的游船租赁值班点报到。和他同操一业的是村里的23只游艇“业主”。曼兴俊说,这些游艇投资者都是毛楼村的年轻人,只有他年龄最长。因他是村里最有“资历”的船手,也想跟着年轻人“赶时髦”。去年8月,毛楼村在得到景区批准、乡里审核后,成立了游船管理公司,他也跟着村里的年轻人报名拿到了汽艇“驾驶证”,并个人投资近7万元购得一台汽艇,和毛楼村的年轻人一起专门开拓岸上的游船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县辛庄镇毛楼村村民 曼兴俊:“景区最旺的时候,上船一个大人收50元,小孩儿免费,这个标准也是景区定的,坐满一船就可以开了。一次水上旅行20分钟,最多的一船能挣到300到400块呢。”

70多岁的曼兴俊身体虽已发福,步履却很坚实,头发花白,思维却很活跃。这个开了一辈子船的“老把式”眉宇之间有一种长年累月干一件事,知道自己干得最好的手艺人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时的曼兴俊就和船形影不离。他从小在黄河边开船打渔,支撑一家人的生活。每年夏季河水抵村,他就主动当“船手”开船带着乡里的干部组织救灾、救人、慰问,帮助岸边的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旧年的苦时光,如这滔滔黄河水奔流一去不复还。

如今,古稀之年的曼兴俊借着风景区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还能为自己谋得一项不错的差事,他感到万分欣慰。年纪大了,坐在黄河岸边,“坐看风景”之余便能“坐地生金”,这是和曼兴俊早年的辛苦打渔获得的“渔翁之利”有着天壤之别。而且他的家人在岸上摆有饮食和玩具摊位,每天也有上百元的收益。毛楼村除了下河游船观景之外,光岸上毛楼村沿岸开发的饮食、娱乐农家就有100多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县辛庄镇党政办副主任张存生介绍,毛楼村现有2000多人,现在村里的年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其中近300人依托毛楼生态旅游景区从事旅游服务业,这部分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0到30000元之间。

范县辛庄镇毛楼村村民 曼兴俊:“过去的日子跟现在没法子比!看现在多小康啊,是共产党让咱这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现在不一样呀,靠水吃水,吃的是清闲饭,吃的是安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西下,广阔的河面上波浪翻滚,金光闪烁。村里负责船务的人这个点准时来到岸边值班点,盘算一天的收成。曼兴俊今天一天领到200块钱的分红。结束一天的劳作,曼兴俊规整好船只准备回家。踅足间,夕阳照在他黝黑沧桑的脸上,映出一圈光晕,这是母亲河给予岸边人特殊的“优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赵 玲

编辑:张林甫 董方方

统筹:盛峰 马咏川

监制:吴水振